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7月04日
總統出席「第1屆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授證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新竹縣出席「第1屆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授證典禮,除參觀工研院榮獲今年「R&D100國際研發大獎」之技術與產品,並頒授證章及證書予8位院士,以表彰渠等對促進國家發展的貢獻。
  總統致詞時首先逐一介紹8位得獎人的傑出成就,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院士,持續投入大量研發經費與人力,開創領先國際的傲人技術,帶動臺灣半導體業蓬勃發展;蔡明介院士帶領聯發科,以先進的手機影音技術,榮登國際通訊產業最佳創新獎;施崇棠院士領導華碩電腦不斷創新,並創立自有品牌,行銷全世界,連續9年榮登臺灣前三大國際品牌;林書鴻院士是長春石化的董事長,該公司自行研發高值石化產品,建立自主技術能力令人稱道;李秉傑院士經營的晶元光電,是第一家開發完成氮化銦鎵藍光和綠光二極體的國際技術領先廠商;施振榮院士自創的宏碁集團,係最早以自有品牌打進國際社會的企業,目前更帶領智融集團從事創投業務,協助新創企業發展;胡定華院士是科技界的老兵,曾帶領旺宏、合勤等績優廠商,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目前擔任建邦創投董事長;鄭崇華院士不僅引領臺達電致力電源管理、網路通訊產品及再生能源相關產品創新研發,達到世界級領先地位,更積極推動節能減碳,令人感佩。
  總統強調,我國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不創新就會落伍,落伍就會退出市場」,「創新」是臺灣面對國際挑戰最重要的一條道路。因此,他在上一任總統競選時即提出將臺灣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的政見,也在就職兩週年時進一步提出「創新強國」目標,而今年五月第二任的就職演說中,亦特別強調「產業結構調整」是臺灣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動能之ㄧ,兼具「效率」及「創新」的經濟才能創造產業價值。
  總統指出,為鼓勵創新與研發,政府所推動的具體措施包括:兩年前通過《產創條例》及將營所稅降至17%,打造國內有利的投資環境;教育部結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科技會報,在未來3年將資助超過100位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人員赴國外名校高科技領域進修;經濟部針對「工業基礎技術往下扎根計畫」,將提出10項研發計畫,期深耕我國基礎科學發展。另,民間也高度重視創新與研發,例如廣達電腦公司副董事長梁次震捐贈國立臺灣大學5億7千萬元,將有助於我國發展宇宙物理學。
  總統認為,臺灣擁有強勁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例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布的「2012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評比」中,臺灣排名13、亞洲第1;過去四年臺灣年輕人在國際發明大賽屢獲佳績;我成功爭取到「太空磁譜儀(AMS)計劃」在臺灣設置「亞洲監控中心」。然而,如何將創新與研發商業化是當前重要課題,因此工研院將成立研究單位,邀集國內外有創投經驗的企業家,以協助國內的發明轉變為有價值的商品。
  對於工研院去年獲選為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典範學習對象之一,總統也表達肯定,除期盼工研院持續精進科學及應用技術,並希望國人與政府一起努力,共同邁向創新的全新時代。
  包括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遴選委員會召集人劉兆玄資政、經濟部長施顏祥、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