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05月09日
副總統出席「美國商會感謝午宴」
蕭萬長副總統中午出席「美國商會感謝午宴」,以「新亞太營運中心的願景」為題全程以英文發表專題演說,並與出席人員進行問答。
副總統期盼美國商會未來能一本過去對臺灣的友誼,積極扮演臺美經貿與文化交流的最佳橋梁;並提出「新亞太營運中心」的願景,為充滿創新活力的美國,以及積極布局亞太市場的臺灣,創造更多合作互利的機會,讓臺美關係創造出嶄新的風貌。
副總統是在美國商會會長Bill Wiseman及執行長Andrea Wu等人陪同下出席此一活動。
專題演說內容重點如後:
從70到80年代,我站在第一線推動臺美雙邊經貿關係,觀察到臺美經貿關係,從本來只是商品貿易的往來關係,因貿易衍生出科技、投資與其它貿易以外的交流,而雙邊關係透過經貿談判的制度性安排,促進了臺灣的現代化,也對臺灣產業發展有長遠影響。
現在有人認為臺美經貿關係不若以往重要,因為美國過去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現在已落為第三,但我始終認為美國一直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因為我們廠商近年來積極投資大陸,主要目的係利用中國大陸的土地與勞力等競爭優勢,最後出口的目的地還是美國,所以美國仍然是我國最大的市場以及貿易夥伴,而臺美關係也仍然是我國最重要的對外關係。
如果從美商的角度來看,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願景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1993年我就任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隔年我推出「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當時希望在自由化、國際化理念的引領下,建設臺灣成為製造、海運、空運、金融、電信及媒體中心。但由於1995年以後兩岸關係出現長期緊張情勢,加上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除電信中心達到預期的目標,其它五個中心都沒有做成,令人感到十分婉惜。
如今經過多年,時空已變,但面對世界經濟成長重心移向亞洲,以及全球化及東亞地區經濟整合日益密切,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仍然是我們的最佳策略。因為現在情勢改變帶來許多新契機。
馬總統上任四年來,改善兩岸關係、加強臺灣與亞太連結的努力,大幅降低我與亞太地區間商品、人員、資金及服務的往來障礙,讓臺灣展現其做為亞太運籌中心的優勢地位。
在此一目標下,臺灣要以「亞太服務者」的角色自居,發展出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亞太營運中心,我認為我們至少應推動下列工作:
一、我們要在最短期間內完成「兩岸經濟協議」 (ECFA)下一階段談判,以及與新加坡、紐西蘭的經濟合作協議談判。
二、我們要降低外籍公司在臺灣營運的差別待遇與障礙,並加速與各主要國家簽署雙邊租稅協定,以吸引各國企業在臺設立營運總部。
三、鬆綁資金移動及金融商品的法規限制,吸引國際金融機構來臺設立據點。
四、降低外國高階人才來臺就業與定居的門檻。
五、以臺灣製造業實力為基礎,引進服務業研發能量,鼓勵軟硬體結合及創新研發。
六、修訂移民政策、教育政策和留學政策。
在過去50年公職期間,臺灣經歷無數重大的困難與挑戰,我十分欣慰有很多在臺美商一路走來,以同舟共濟的精神,與臺灣共同成長繁榮。此外,今天我提出「新亞太營運中心」的願景,將會是我退休後的主要功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