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5月03日
總統出席「2012年社會管理系統國際研討會-災害防救及重建管理」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由「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舉辦的「2012年社會管理系統國際研討會-災害防救及重建管理」,感謝與會人士及來自美、加、日本及東南亞等16國學者,遠道來訪交換防災經驗,也肯定我國行政與立法、政府與民間及中央與地方在莫拉克風災的救災與重建過程中,相互合作、發揮關鍵作用;總統也呼籲全世界集思廣益,共同因應日益頻繁的重大天災。
  總統致詞時指出,依據「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統計,2010年全球因天然災害死亡的人數將近30萬人,是2000年至2009年的3.8倍;2011年從澳洲、紐西蘭、日本、美國、韓國、泰國到菲律賓,全球各地災情不斷,造成人命與財產的嚴重損失,顯見因應天然災害的重要性。
  回顧我國2009年發生的八八水災,總統向來自全球各地的與會專家學者說明,當時莫拉克颱風給臺灣中南部山區帶來2,854毫米的雨量,將近7百人因此死亡或失蹤,災損估計高達新臺幣2千億元左右,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的1.6%,災情慘重。
  總統認為,在莫拉克風災的救災與復原過程中,行政與立法、政府與民間及中央與地方間的相互合作至為關鍵。在行政與立法部門的合作方面,總統指出,政府在災後立即依據《災害防救法》辦理各項搶修及安置工作,於災後7日成立「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並編列220億元辦理救災復原工作;另旋於災後12日將《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議,立法院亦於災後20日三讀通過該條例,並於3個月內通過1,165億元的特別預算,使災後重建的法制與財源俱備。
  談到政府與民間的合作,總統說,企業與公益組織在災後募集了251億元協助重建,而政府亦透過修法簡化行政程序,結合民間的力量,於災後半年興建601間永久屋,安置1千多名災民,迄今共計完成3千餘間永久屋,進住人數超過1萬人。此外,中央與地方亦合作無間,未因黨派不同而出現障礙,上述三項關鍵性的合作使得災後重建工作得以成功。
  總統也以小林村為例指出,重建迄今已分3處興建200餘間永久屋,民間組織除協助村民重建家園,亦興建學校、市場、活動中心及宗教信仰場所,重建文化及產業,希望讓新居變成村民的新家,並從新家進一步變成新故鄉。
  總統也提到,颱風與地震係臺灣主要天災,兩者均可能在瞬間造成大量災害,為有效因應,政府採取「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等原則,並在災害發生前進行預防性撤離,希望將災後影響降至最低,期盼與會專家學者均能集思廣益,共同因應日益頻繁的重大災害。
  隨後,總統參觀「莫拉克災後重建原住民文創產品展售攤位」,並購買竹燈、吊飾及琉璃珠手鍊等手工製品,為災後重建工作盡一份心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