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4月28日
總統出席「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開幕式」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陪同,出席在臺南成功大學舉辦的「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開幕式」,期許各地學者研究閩南文化,瞭解其脈絡與淵源,並進一步發揚光大。
  總統在致詞時表示,2009年版的「民族語言」一書,統計全球共有6千多種語言,其中使用人口超過百萬的語言約有230餘種,當中使用閩南話的人口約有4,600萬人,排名前30名,包括福建、臺灣、東南亞、日韓以至於歐美,都有人使用,「來自河洛、航向四方」,閩南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因此,今天來自各地的學者共聚一堂,探討閩南文化的影響,實具重大意義。
  總統指出,在16世紀歐洲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前,閩南人的航海經驗就已達到比歐洲人更遠的地步,1009年時泉州建立了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清淨寺,當時是印度人、阿拉伯商人聚集之所在。閩南人從臺灣海峽,經過南海,再到印度洋,開闢了東西海上交通史上重要的一頁;然而,在大航海世紀開始之後,西方帶著雄厚的財力以及軍事力量,逐漸佔領閩南人所建立的經濟版圖。
  分析其歷史過程,總統表示,在閩南文化向南延伸的時候,除了可以看出閩南文化對東南亞與其它地區的重大影響,也可以比較出彼此的文化差異,例如西方人到東方係為殖民、掠奪資源,閩南人到東南亞或其它地區則是「進取而不掠奪、開放而不軟弱」,依靠的不是船堅炮利,而是經營航海的能力,整體而言,是秉持開放的理念、進取的態度與和平的精神,這正是劉會長近年來積極提倡「王道」精神最好的寫照。
  總統也以馬來西亞等地保留了許多河洛文化傳統與鄭成功經營臺灣的歷史為例指出,閩南文化已將中華文化有效傳播出去,閩學其實就是河洛二程(程顥、程頤)的延續,加上在臺灣發芽,形成一個「海上中華」,這些過程都非常值得進一步探究。
  總統說,閩南文化結合民主自由的開放思想,在臺灣已得到更多發揮,將來定可綻放出更燦爛的花朵,期許此次閩南文化節的舉辦順利成功,進一步將閩南文化發揚光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