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3月31日
總統出席教育部所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東區場)」
  繼中區、北區及南區之後,馬英九總統上午由教育部長蔣偉寧陪同,前往國立花蓮女中出席教育部所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東區場)」,再度宣示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決心,務必保障每一位學生的就學權益,達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的目標。
  總統在會中援例聽取「國中教育人員」、「高中、高職與五專教育人員」、「家長」及「教育行政機關與其他代表」等四組進行分組討論報告,並由教育部蔣部長及該部各相關職司單位針對與會人士所關心的花東教育資源分配、師資培育、比序問題、免試時程及落實政策宣導等議題進行回覆。
  總統在總結回應時表示,在他去年元旦宣布將於民國103年實施十二年國教之前,教育部已進行了相當時間的規劃與溝通,在參加今天第四場座談會後,發現國人對大方向已有共識,認為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情況,確實已具備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條件。
  總統說,我國於民國57年推動九年國教迄今已44年,當時資源較為缺乏、時程亦相當緊湊,故此次我國推動十二年國教前,做了許多相關準備,包括:前年開始將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拉平,去年並實施高職免費,這同時也展現了政府對技職教育的重視,為臺灣的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培訓所需人才。
  總統表示,他理解國人對十二年國教確實有所期待,但也有部分疑慮,因此,他請教育部務必彙整四次座談會與會人士所提的意見,每天檢討、每月管考,並於4月25日記者會中答覆。
   對於有人擔心推動十二年國教將消滅明星學校,總統表示,政府並不是要消滅菁英教育,而是希望從「眾星拱月」轉變成「群星爭輝」,提升其他學校的品質,做到優質化、均質化;總統並以他初中就讀「大安初中」的經驗為例指出,該校原本是第一志願,在實施九年國教後,依然是非常優質的學校。
  總統談及,在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每個過程中,政府都在構思如何興利防弊,但即使如此,還是無法完全避免越區就學,故政府會盡力做到「雖不滿意卻可以接受」的程度;我們不能期待每一個高中都如同建中、北一女般,但是不能做「第一」,還是可以做「唯一」,換言之,只要發展出學校的特色,一樣可以吸引優質的學生。
  總統特別指出,在經費方面,去年《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完成修法程序,將教育經費法定下限從21.5%調高至22.5%,每年約可增加200億餘元,以期讓十二年國教政策順利施行。
  總統談及,我國的技職教育越來越受國際重視,預計十年內約有4,000多位國外大學教員將來臺研修,教育部也刻正研究讓中國大陸五專畢業生來臺就學的可行性;目前我國大學錄取率高達92%,故政府確實具備將臺灣打造成為東亞高教重鎮的條件。
  總統再度重申,十二年國教對臺灣而言是非常關鍵性的政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政府絕對會重視國人的意見,開啟各項溝通管道,並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就學權益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