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03月30日
總統出席「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南區場)」
馬英九總統上午專程前往臺南二中出席由教育部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南區場)」,並於總結時強調,「十二年國教」不能再蹉跎,教育部將於4月25日舉行記者會,讓大家充分瞭解每個計畫的執行方向,政府定會做好最佳準備。包括教育部長蔣偉寧、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及臺南市長賴清德等人均出席與會。
在教育部各相關職司單位回應與會者所提出的意見後,總統表示,他在建國一百年的元旦祝詞中特別提出「百年樹人」理念,並宣布自民國103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讓倡議將近30年的政策付諸實行;雖然有些問題不可能一次到位,仍需要一點發展空間,例如免試名額將由今年的55%逐步調高到民國103年的75%,並希望排除持續相關困難後再逐步調高至85%,最終或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免試,如此可減少阻力、增加配合的可能性。
針對教育經費問題,總統指出,去年政府已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將教育經費占總預算的法定下限由21.5%增加至22.5%,約增加200億元;而對地方政府的經費補助也是歷任政府最多的,例如他上任後,中央政府平均每年補助5,604億元,比過去平均增加1,580億元,增加幅度39%,就以臺南市而言,中央政府每年平均編列417.95億元教育經費,比過去的265.27億元增加了153億元,成長58%, 在各縣市中排名全國前五名,故希望地方與中央一起努力,盡量尋找或撙節更多資源,讓政府政策能往前推動。
關於明星高中及菁英教育議題,總統告訴與會者,以他從小就讀明星高中的經驗,從同學身上所學到的不會少於跟老師所學到的,學生素質決定一間學校的品質,因此,「十二年國教」並不是要將明星學校消滅,而是由「眾星拱月」轉變成「群星爭輝」,例如臺北市大安國中由於保持學校的傳統與魅力,在實施「九年國教」後依然是明星學校。
總統也提到,「十二年國教」的目標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接軌」,教育部共規劃7大面向、29項方案,採取「每日檢討、每月管考」方式,以期全部落實,並將於4月25日舉行記者會,讓大家充分瞭解每個計畫的執行方向。總統說,政府會做好最佳準備,技術面問題會透過宣導及說明加以改進,也會請教育部彙整座談會意見後,儘可能納入政策規劃,如有確實無法納入的部分也會有所說明。
總統表示,一項教育政策同時有總統、前後任教育部長及所有教育部官員與民眾座談的例子不多,比起「九年國教」的匆促上路,現在的準備工作更為充分;距離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教」還有兩年,政府一方面會做好宣導,讓學生及家長充分瞭解,有些計畫不是民國103年就會全部上路,將採取逐步到位方式,讓大家有調適的時間。
總統說,「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再蹉跎,臺灣的競爭力靠的就是我們的教育及腦力資源,要將僅有的資源做最好的發揮;他將要求教育部在後續執行工作階段全力與大家配合、找財源,希望大家一起推動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最重大的教育改革,他相信、也有信心「十二年國教」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