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03月25日
總統出席「12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北區場)」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教育部長蔣偉寧、臺北市長郝龍斌及新北市長朱立倫等陪同出席教育部所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北區場)」,再度重申十二年國教勢在必行,且一定要成功,以提供孩子們一個受教育的良好環境。
今天參與座談會的教職、家長與教育單位代表分別來自桃園縣、新竹縣市、金門縣、連江縣、臺北市與新北市,並分就「國中教育人員」、「高中、高職與五專教育人員」、「家長」及「教育行政機關與其他代表」等四組進行分組討論後,再與總統針對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議題,進行綜合意見交流。
與會人士在會中提出教育需重視漢家儒學、規劃差異性教學、比序問題及落實教師評鑑等擬議,經過教育部各相關職司單位回答後,總統總結表示,舉辦座談會的目地是讓重視教育的心聲被眾人聽見,而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目的就是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讓學生得到最優質的教育。總統説,教育部訂定的7大面向、29項計畫幾已涵蓋各項意見,但務必做到「每天檢討、每月管考」,讓意見經過整合後,成為多數人的想法並付諸實施。
總統指出,十二年國教的構想早於30年前即有人提出,在前年的全國教育會形成共識,而他在建國一百年的元旦祝詞中所揭櫫的四項理念:百年樹人、百年生機、百年公義與百年和平,其中百年樹人就宣布政府將於3年內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至於國人關切「政府是否已準備好」的問題,總統強調,他四年前參與競選時宣示5歲幼兒入學免費、高職免學費,前年即推行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化,去年更實施全國高職及五專生前三年免學費,兩年後不設任何排富條款,所以政府一定會做好各項準備。
總統認為,政府強力推動高中、職的優質與均質化,相信可減少所謂「明星高中」的入學爭議;此外,我國大學錄取率已有效提升,去年達92%,相較之下,東南亞國家大學入學率僅二至三成,因此,政府亦推動我校園國際化政策,以吸引更多境外學生前來研習,讓我國的教育進一步與世界接軌。
總統也談到,學校應加強教學評鑑,因為落實評鑑制度,才能在學校公共化過程中真正提升品質;另在教育經費問題方面,去年政府完成「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法程序,將教育經費法定下限由21.5%調高至22.5%,每年約增加200億元經費,以期讓十二年國教政策順利施行。
總統說,不少人都感到推行十二年國教的機會已然來臨,不容再蹉跎,因為臺灣的競爭力來自教育,尤其臺灣天然資源不多、天然災害不少,依靠的就是人力資源,知名的國際學者湯瑪斯‧佛里曼就曾表示,臺灣最珍貴的資源是「腦礦」,他甚至指稱除了美國之外,臺灣是他最喜歡的國家,因此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才能讓臺灣在世界上出人頭地。
總統也談到對技職教育的高度重視,尤其東南亞鄰國,包括越南、泰國、印度及印尼等四國,將在未來10年派遣四千多位大學教員前來臺灣接受技職教育訓練,大陸學生亦盼有機會來臺參加技職課程,顯見臺灣技職教育品質所受到的肯定,因此,政府會持續加強,為我國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培養穩定且高品質的人才來源。
總統並鼓勵高中、職學校加強學生英文能力,讓優秀的青年學生擁有更多的國際競爭力,也讓我們在世界大賽榮獲佳績的學子能以英文介紹自己的作品,而這些都是政府推行十二年國教計畫時需加強努力之處。
總統重申,十二年國教務必推動,且要成功,因為此乃臺灣脫胎換骨的機會,就如同我們的經濟也要轉型,由效率趨動轉變為創新趨動、自創品牌,才能讓臺灣繼續在國際社會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