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3月26日
總統出席第九屆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台北圓桌會議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出席第九屆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CSIS)台北圓桌會議,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能夠應邀出席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與美國「戰略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共同舉辨的第九屆CSIS台北圓桌會議,個人深感榮幸。首先,個人要代表中華民國和人民向與會所有貴賓長期關注台海和平與區域穩定的努力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新世紀的開展,讓人們原本對於建立一個新的「國際新秩序」懷抱著高度的期望,但是去年九月十一日發生在美國的恐佈攻擊行動卻讓國際社會重新對「安全」的定義作出深刻的省思。誠如本屆大會主題--「亞太地區新策略環境的挑戰與展望」所提示,九一一事件所產生的影響是超越國界的,無論在政治或經濟層面上,亞太地區國家都無法自外於這股效應。
  作為國際秩序的忠誠捍衛者,台灣在支持國際反恐的共同行動,乃至於提供阿富汗難民人道救援等計劃上,始終不遺餘力。因為我們知道,每個國家在增進自己的力量時,自己的國際責任也相對的增加。
  台灣的重要戰略位置,以及過去接受國際援助的經驗,使我們對於回饋國際社會與善盡國際義務,一直抱持積極的態度。我們希望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有堅定的意願與能力與其他國家共同擔負亞太地區和平、安全與繁榮的責任,台灣絕對是亞太地區和解、進步與穩定的基石。
  不容否認地,九一一事件也為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帶來新的思維。布希總統二月份的東亞之行,凸顯了亞太區域在美國全球戰略部署中的關鍵角色。因此,除了強化美國與其東亞盟邦的同盟關係之外,布希總統也明確要求中共參與打擊國際恐佈主義的行列。
  個人相信,基於共享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台灣與美國早已建立密不可分的「民主盟邦關係」,這也是為何布希總統在這次東亞之行中,數度提及美國不會忘記對台灣人民的承諾,以及美國願意遵守「台灣關係法」來提供台灣必要保障的主要原因。因為,追求一個「平衡的兩岸關係」,不僅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更有助於兩岸關係的正常化。
  個人認為,「兩岸關係的平衡」應該包括政治的平衡、經濟的平衡和軍事的平衡。「政治的平衡」在於去異求同,不預設立場,儘速展開接觸和對話,以「建設性的合作」取代「排他性的對抗」。
  「經濟的平衡」在於追求兩岸共同繁榮的雙贏互惠局面,促進兩岸經貿、文化的統合與亞太經濟蓬勃發展。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兩岸之間更應該「多經濟、少政治,多接觸、少誤會,多信任、少打壓」。「軍事的平衡」則體現在不擴充軍力、不軍備競賽,以及不以武力要脅對方。
  特別是現階段中共正面臨政權接班與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全世界都在關切中共領導人如何展現一個潛在大國的風度與責任,如何順利地接納國際建制的規範,甚至是如何以民主、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處理與台灣的關係,對此個人也願意重申與中共重啟對話以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強烈意願。
  歷經去年十二月一日的大選之後,台灣的政權和平轉移已經進入民主鞏固的重要階段,那就是「制度化的建立」。除了持續掃除「黑金」、杜絕貪污、嚴禁賄選以及重整基層金融結構等改革,三月一日起,「國防二法」也正式實施,確立了「軍政、軍令一元化」的目標。至於攸關施政效率提升的「政府改造」運動也正加速進行當中。
  誠然,政黨輪替並無法立即改變長年積累的結構性弊端,甚至近來有關國家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所衍生的爭議,也曝露出國防與國家安全體系的缺失,但這並不影響政府建立制度化監督機制的決心,也不會減損我們對「軍隊國家化」與「情治機關法治化」所做的努力,更不可能動搖台灣要以人權立國,保障新聞言論自由,捍衛民主、自由、人權的堅定方向。
  各位貴賓,台灣正處在歷史劇烈變動的軸線之中,我們有信心能夠找到最好的戰鬥位置,對內展開魄力的改革和民主的鞏固,對外與全球政經體系接軌,營造兩岸和平與區域穩定,這是台灣的使命,也是台灣的責任。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