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3月23日
總統出席「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教育部長蔣偉寧陪同,前往臺中市出席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座談會」,除全程聽取「國中教育人員」、「高中、高職與五專教育人員」、「家長」及「教育行政機關及其他代表」分組報告,並參與綜合討論,期透過全國性的座談,讓政策配套更加妥適周延。
  總統在總結回應時表示,今年1月6日他參加第三次政見發表會時曾承諾,將分北、中、南、東四區親自聽取各界對「十二年國教」的意見,今天在聽取報告之後發現,儘管大家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已逐漸形成共識,顯示吳前部長去年決定自9月份起就此一議題至各地進行相關意見的溝通,確實有其效益。
  總統指出,「十二年國教」的概念緣起於民國72年,並從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十二年國民教育開始實踐,兩年前政府舉辦「全國教育會議」時,家長、老師與學校紛紛呼籲儘快落實十二年國教,由於民國57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教時較為倉促,故政府此次一定要避免類似情況重演。
  總統談及,他於去年元旦時提出「百年樹人」理念,宣布十二年國教將於民國103年上路,因此,教育部一直積極進行各項規劃,基本結構包括:免學費、非義務教育及免試入學的比率於103年達到75%,期逐步提高中學教育的素質,並發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與「適性揚才」的功能,透過優良的入學方式引導國中進行正常教學。總統認為,在此一理念下推動十二年國教,難免遇上各種不同意見,但令人欣慰的是大方向已有共識,至於技術面的問題,則希望能儘量求取共識。
  為推動「十二年國教」,總統指出,在經費方面,去年《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完成修法程序,將教育經費法定下限從21.5%調高至22.5%,每年約可增加200億餘元;此外,政府也備妥計畫,將逐漸提高師資水準,此顯示政府已做好相關準備。
  對各界關心特色高中、明星高中會否因此消失及如何真正做到分發入學等議題,總統以政府當年實施九年國教的經驗為例指出,當政府將所有學校的條件改善之後,學校間的差距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國中做得到,我不相信高中做不到」。
  總統表示,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特色並非一步到位,而是逐漸提高免試入學的比率,從50%、75%,預計於109年達到85%,期間若發現提高名額並無窒礙時,速度會加快;尤其當全世界已有7、80個國家已實施超過10年基本教育,政府的教育改革更不能有所落後。
  總統強調,「人力資源」是我們最重要的競爭力,政府一定會盡全力推動各項教育政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真正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的目標。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