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3月26日
副總統出席二00二年國史館新書發表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在二00二年國史館新書發表會上鄭重指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共同自由就是國家安全」,所以大家在談言論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在國家安全上善盡一點責任,因為,這不但是社會的責任、歷史的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良知問題」。
  副總統指出,台灣早期在戒嚴統治時代,許多先輩們為了爭取自由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今天所看到的自由,卻不是當時的期待;今天的自由甚至已經演變到動搖國本的地步!」
  對於自由的被濫用,副總統認為,這實在值得國人省思,特別是當媒體的自由牽涉到與敵人的情報戰時,「還要閉著眼睛無條件去捍衛這種自由嗎?」副總統強調,新聞的自由不能危害到國家安全。
  二00二年國史館新書發表會主要出版三大類的書,分別是有關台灣的反對運動史、台灣的主權問題以及台灣與聯合國的關係。
副總統說,她很高興終於看到國史館能以政府的立場,把台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集結出書,流傳後世,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塊土地上的歷史都是用血淚和辛酸所堆積而成的,值得後人借鏡與反省。
由於台灣早期受到戒嚴的統治,副總統以自己親身的經驗指出,許多先輩們站在台灣本土的立場來研究台灣歷史時,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從事,也由於有許多人前撲後繼地堅持理想,才有台灣意識的覺醒以及自由民主的發展。
但,副總統也不諱言地指出,很不幸的是今天所看到的自由卻非當初的期待,自由是神聖的,而且也得來不易,希望國人在享受自由的果實之際,不能無限上綱到違害國家安全,甚至到了動搖國本的地步。
  副總統最後強調,自由應該兼顧到國家的安全,談論新聞的自由也應慮及社會的責任與個人的良知,這才是所謂自由的真諦。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