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佛陀紀念館」歷時10餘年的籌劃興建,今日正式啟用,馬英九總統上午應邀出席落成典禮,與來自海內外的廣大信眾,共同見證這場難得的佛教界盛會,現場氣氛莊嚴而隆重。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落成典禮的背後有一段動人的故事,13年前星雲大師赴印度弘揚佛法,遇見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喇嘛希望將珍藏30年的佛牙交付給大師保管,當時大師感到非常意外,因為全世界相傳只有3枚佛牙,一在斯里蘭卡,一在中國大陸,另一枚則不知在何方,沒想到原來就在印度,最後大師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承擔並於臺灣興建「佛陀紀念館」,依照千百年來的佛教傳統,妥善供奉佛牙。
總統說,佛教發源地的印度願意將珍貴的佛門至寶送交臺灣佛教團體保管,代表著對臺灣佛教發展的高度肯定,相信「佛陀紀念館」未來將成為佛光山文化、歷史與社會教育的中心,使臺灣佛教的發展更具深度與廣度。
總統指出,星雲大師在1992年創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全球80多國擁有170多個協會,其中的中華總會在臺灣地區有近500個分會、超過百萬會員,多年來經常協助政府從事救災與社會福利工作,影響力無遠弗屆。
總統談到,目前在臺灣的佛教徒約有5百多萬人,占臺灣人口近4分之1,事實上,佛教傳入中國近2千年歷史以來,與儒道思想結合,充實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尤其在臺灣幾十年來更創下佛教發展的高峰,進一步發展出「行動入世化、管理企業化、信徒志工化、據點國際化」等特色,成為「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佛教的根雖然來自中國大陸,卻在臺灣自由民主繁榮的環境下生根發芽,更進一步枝繁葉茂、欣欣向榮,顯見臺灣的佛門子弟已為佛教賦予新的生命與前途。
總統認為,佛光會多年來在國際間所扮演的角色,與他在去年國慶所提臺灣在國際社會上應扮演「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不謀而合; 13年前大師前往泰國將佛牙迎回來時曾經開釋「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有了這個福報,未來就天下太平、安和樂利,大家一定要繼續努力,才能夠得到這個福報。」這番談話凸顯「天助自助者」的理念,更是正信宗教的健康態度。
最後,總統再度呼籲國人實踐大師所倡導「三好、四給、五和」運動,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將「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精神傳揚到社會各個角落,進而達成「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境界。
稍早,總統前往位於六龜區的一貫道神威天台山道場祈福參拜。在天台山林前人等大德陪同下,除於佛母聖殿上香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並參觀天台山文物館,對豐富珍貴的館藏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