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12月21日
副總統出席「第一屆臺灣百大米餐廳大賽頒獎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前往行政院農委會出席「第一屆臺灣百大米餐廳大賽頒獎典禮」,親自頒獎予10位優質餐廳代表,並再度呼籲國人多吃臺灣米食,以提高我國糧食安全自給率及提升臺灣米食創意。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所有參賽餐廳的熱心參與,並表示,此次參加選拔的米餐廳,不僅均能發揮米食的創意及多樣性,也表現了全臺各地大餐廳或小飯館的米食特色;此外,活動期間網友們踴躍參與票選,代表消費者對臺灣米食的喜愛,同時也將這些好的米食信息分享給國人,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
  副總統談到,由於氣候變遷加遽、新興國家崛起,以及發展生質能源等因素,使得全球糧食供需問題日趨嚴重,各國皆希望藉由提高糧食自給率,以確保國家安全;現階段我國稻米產業發展是以「確保糧食安全及產業永續發展」為總體目標,行政院農委會於今年5月舉辦「全國糧食安全會議」,並在會中決議訂定2020年我國糧食自給率目標為40%,以確保我國糧食供需穩定。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稻米是國人的主食,而水稻不僅適合臺灣種植,更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功能,因此,為確保稻米產業永續發展,強化農地利用,馬總統於今年4月宣布今年第1期作水稻收購價格每公斤提高3元,並從第2期作起補助公糧烘乾、包裝及堆疊等費用每公斤乾穀2元,目的係為提升稻農收益及生產意願,估計稻農今年收益將可比去年每公頃增加約達4萬多元,成果令人欣慰。
  副總統也提到,政府維持每年國內稻米安全存量不低於40萬公噸,同時透過「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導引,活化各地的休耕地種植稻米及各類糧食作物;今年到目前為止,政府已掌握公糧庫存約66萬公噸,高於安全存量標準。另為保障糧食安全,行政院農委會亦推動「地產地消,鮮享在地」的工作,鼓勵國人多消費國產農糧產品,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副總統指出,上述政策不僅呼應馬總統每人每天「多吃一口飯」的全民運動,也是政府支持「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政策目標的重要工具,預期效益包括每年可提高稻米消費2.3萬公噸、增加5,600公頃農地,以及提升稻穀與週邊產值達10億元,對維繫我國稻米產業發展助益甚大。
  針對政府推動之其它產業化發展策略,副總統指出,將包括輔導建立產地品牌、建置稻米產銷專業區及拓展多元化行銷方式等措施,以提升國產米品質及競爭力;在推動米食消費方面,則包含結合餐飲界、工業界、藝文界、農業團體、醫事人員及地方政府,帶動米食攝取風潮,並推動米食向下紮根、向外擴展及強化米食的創意性等。
  副總統說,近年來,國人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外食人口增加,因此,選擇一家可供全家享用優質國產米的餐廳,也成為生活中值得關心的一件事;全臺各地有許多優質的本土餐廳,都非常用心地烹飪,表達對米食和臺灣這塊土地的特殊情感,此次的推薦票選活動就是要把這些好餐廳發掘出來,推薦給國人。
  除期盼國人支持臺灣優質米食餐廳外,副總統也呼籲大家多吃臺灣好米、提升臺灣米食文化,進而達成提高糧食安全自給率的目標,奠定全國人民生活安樂的基礎。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