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接受美國「時代」(Time)雜誌專訪,並於該雜誌網路版刊出,內容如下:
問1:為何您想競選連任?
Why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be re-elected?
總統:因為我們已經改變臺灣,成功讓臺灣轉型升級。
問2:人民對政府改善兩岸關係的疑慮?
總統:確實有民眾存有這樣的想法,不過他們是少數。因為從最近陸委會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這3年來我們與大陸以簽訂協議的方式來改善關係,有61%的民眾認為對臺灣有利,29%認為沒有;56%認為有做到維護國家主權,32%認為沒有;但是85%的民眾都支持以這種制度化協商的方式來與大陸改善關係。整體來看,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態度在這3年當中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改變。
問3:如何說服這些少數民眾?
總統:在我們上任之前,臺灣與大陸的貿易就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大陸是我們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投資地區、第一大順差來源,這些都是沒有辦法否認而必須面對的事實,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告訴這些民眾,跟大陸打交道當然是有風險的,但是我們要怎麼樣降低風險,增加對我們有益的部分,這是我們的政策正在做的事,亦即一步步讓他們相信我們的做法是對臺灣有利的。
去年我們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簽署之前也有很多人有疑慮,反對黨甚至發動3萬人遊行表達反對,甚至於想用公投阻止簽署,但是一年多下來,大家都感覺到ECFA對臺灣是有利的,反對黨的主席也不再批評ECFA,甚至說如果她選上的話,她會維持目前的ECFA,她會概括承受。可見我們採取的政策都是「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但是需要一點時間讓大家看到利益在什麼地方。
ECFA到現在為止,已經看得出來對臺灣有利,但它佔整個臺灣對大陸的貿易僅1/5左右,所以還需要一點時間讓更多人瞭解。不過,從已經發生效果的地方來看,民眾都相當瞭解,包括養殖魚類、工具機以及傳統產業對大陸的銷售都大量增加。
我們跟大陸簽了ECFA之後,緊接著,新加坡表示願意與我們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日本在今年9月已與我們簽署「投資保障協議」,紐西蘭也同意進行與我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可行性研究。許多國家因為我們與大陸簽署ECFA,開始改變對我們的態度,包括在臺美國商會的會長都說ECFA讓台灣重新回到世界經濟的版圖,可見兩岸關係的改善與我們國際關係的改善是不衝突的,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問4:您對所謂「棄台論」的看法?
總統:最近美國學界有少數人提出所謂棄台論—放棄台灣的言論,但這都不是主流意見。美國政府與美國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繼續與臺灣維持堅強的關係;就在前天,美國國務卿柯林頓還在夏威夷表示,臺灣與美國的關係是非常堅強的安全與經濟夥伴,有力的駁斥了剛才您說的棄台論。
美國政府非常肯定我們與大陸改善關係的努力,從歐巴馬總統到希拉蕊國務卿;至於美國的政界與學界,幾乎絕大多數都肯定我們的作法。我們的作法其實使台海的關係更為安全與和平,因為我們要能夠真正改善兩岸關係,才能為台海帶來和平。而與美國的安全關係,武器採購只是其中一部份,最主要還是需靠我們與大陸改善關係,使得他們根本不會想用武力來解決兩岸的問題。
問5:您如何看待台美關係?
總統: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如何,可以用另一個指標─美國對臺灣的軍售來解讀。在過去的3年半當中,美國一共出售了3批防禦性武器給臺灣,總價值183億美元,這是10多年來最高的數字,這不僅代表雙方在安全與軍事領域的合作維持相當高的水準,更重要的是顯示雙方高層互信已經完全恢復;許多人認為這是臺灣與美國關係30年來最好的時刻。我們雙方許多的合作與聯繫不一定都會在報紙、媒體上看得到。
問6:您連任後是否訪問大陸?
總統:對於兩岸高層的互訪或者見面,目前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計畫,因為時機可以說完全不成熟;未來雖然沒有完全排除,但是目前沒有任何時間表。我們認為兩岸關係的推動還是應該遵循著「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這也是國內民眾最支持的態度。
問7:北京政權是否提及減少飛彈部署以展現兩岸關係的改善?
總統:從來沒有過。
問8:您想要為臺灣留下什麼?
總統:我對自己國家的規劃,第一個4年是要「撥亂反正、跟上世界」,第二個4年要「脫胎換骨、邁向卓越」。所以從4年前競選的時候,我訂的就是8年計畫,也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能夠把許多重要的計畫落實,並且確保未來能夠持續貫徹這些計畫,因為這都是對臺灣最有利的計畫。所以你要問我,我要留給國人什麼東西(legacy),應該4年後再來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