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12月01日
總統視察臺北國際航空站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北國際航空站視察,瞭解松山機場航廈整建工程及發展臺灣成為東亞航空樞紐的實際成果。
  總統由交通部長毛治國陪同,先視察快速通關設施及勤務作業動線,並親自體驗寬敞新穎的候機室、商店區等設施,對松山機場成功轉型為小而美的首都商務機場,深感欣慰。總統行進間並與候機旅客親切互動,詢問對松山機場改變後的想法,旅客們對松山機場便捷舒適的環境以及節省地面交通時間等優勢,皆表肯定。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松山機場在民國68年之前,是我國唯一的國際機場,改為國內機場之後,又遇上高鐵通車,使得航運情況深受影響。有鑑於此,他在2005、2006及2007年訪日時,再三推動松山機場加入「東北亞黃金航圈」的理念,於參選總統時,所發表的第一個政見就是宣示建立「東北亞黃金航圈」,今年臺北松山—韓國金浦航線完成協議簽署,預計於明年3月開航,終於補上「東北亞黃金航圈」的最後一塊拼圖。
  總統指出,政府要將松山機場脫胎換骨並與桃園機場達成「松桃分工」,作法是將松山機場打造成為桃園機場的備用機場,同時也是一個「小而美的首都商務機場」。
  總統說,臺灣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距離東京、首爾、上海、新加坡等亞太地區主要城市,飛行時間平均為2小時55分,是所有城市距離其他城市,平均距離最短的城市,故在此一地理位置優勢的基礎下,政府積極推動「東北亞黃金航圈」並開放兩岸直航,將能進一步帶動臺灣整體經貿發展。
  總統表示,目前兩岸每週已有558次航班,涵蓋大陸41個城市,比香港飛航大陸的40個航點還多;此外,雖然香港的航班達800多班次,但臺灣對大陸二線城市的可及率比香港稍高,將來兩岸直航航班若能持續增加,將更具優勢。
  總統進一步說明,日前我與日本簽署開放天空協議,兩國間航線、航點等限制幾乎全面取消,未來東京地區的兩個機場也將解除管制,顯示臺灣在整個東亞航空界的地位已經出現「沈默革命」,倘能繼續發展,將可吸引赴北美或其他地區的眾多大陸旅客經過臺灣轉機,進一步奠定臺灣在此區域的地位。
  總統指出,原先全國各機場僅有桃園機場創造盈餘,但目前松山、小港機場已轉虧為盈,清泉崗機場也將開始有盈餘;事實上,訪臺旅客已從他上任前的每年370萬人次提高至去年的556萬人次,今年更有機會達600萬人次,11月旅客人次達60萬人,是有史以來單月旅客人數最多的一次,顯見觀光業的蓬勃也帶動了航空業的成長。
  總統強調,政府將持續善用優越的地理位置,透過優質的航空服務,打造臺灣成為東亞航空樞紐;而針對國人普遍關切的桃園機場營運問題,總統指出,桃園機場確實還有繼續努力的空間,去年桃園機場客、貨兩類的成長皆居東亞第一,政府將努力維持此一趨勢,並加強改善各項措施。總統也肯定松山機場在空間規劃、觀景臺、購物、餐飲等設施已具有國際機場的水準,並感謝交通部及所有航空公司的共同努力,讓松山機場得以展現最大的光芒。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