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29日
副總統出席「歐洲商務協會」午宴
蕭萬長副總統中午出席「歐洲商務協會」午宴,並以「跨越300億美元里程碑後的臺歐盟未來投資關係」為題發表英文演說,副總統除感謝歐商在臺投資超越300億美元的里程碑,以及多年來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並期盼與會者繼續提出各項興革意見,讓臺歐盟早日形成更緊密的夥伴關係。
包括歐洲商務協會理事長Mr. Chris James、執行長Mr. Freddie Hoeglund、歐盟及各會員國駐臺代表等均出席是項午宴。
專題演說內容如後:
臺歐盟經貿往來密切,歐盟是臺灣第1大外資來源、第4大貿易夥伴。依據我國統計,截至今年9月,歐洲廠商在臺投資累計金額約300億2千萬美元,占我國外人投資總額的1/4,高於美國及日本。
但同期間,臺商在歐洲投資累計金額僅約28億美元,占我國對外投資總額不到5%,遠低於對中國大陸及美國的投資,主要原因是臺灣對外投資型態以生產導向為主;以臺商在東歐的投資案為例,主要是著眼於歐盟的優惠關稅待遇,而選擇在東歐設廠。
歐盟是臺灣的重要市場之一,但由於臺灣產業以代工生產為主,從事國際貿易者大多為中小企業,海外投資主要目的為建立加工基地,較不重視行銷與服務的功能,因此臺商赴歐投資較不普遍;但隨著臺灣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我政府與企業對於研發、服務與行銷的重視程度將日益增加。
隨著臺灣企業走向國際化、服務化與科技化,我們以技術合作及消費為導向的海外投資將逐漸增加,故未來歐洲將有很好的機會成為臺商海外投資的理想地點。
歐洲是臺灣最大的外來投資者,但與歐洲在韓國約三倍的投資金額相較,我們還需要更努力提高臺灣的整體競爭力與投資環境,來吸引更多歐資。馬總統執政後,推動多項改革已展現成效。
針對貴商會建議書的內容,行政院經建會日前已召開跨部會會議,鬆綁多項法規;如簡化基金投資決策之文件規定、調升「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個別投資限額至1億美元、放寛投資標的及放寬大陸專業商務人士來臺限制等。
近年來,全球經濟成長的重心已經移向亞洲,對跨國企業而言,亞洲的投資布局將影響其未來競爭力。在經濟結構上,東亞從零組件、原料、組裝到出口等,已有完整的生產網絡,經濟整合接近60%,與歐盟程度相當;臺灣不僅在地理上,具有東亞地區中樞位置的優勢,在東亞產業分工鏈上,也扮演整合者的角色。但很可惜的是,過去由於兩岸的政治問題,臺灣無法參與東亞經濟整合機制。
馬總統上任後,兩岸簽署包括ECFA在內等16項協定,兩岸經貿關係逐漸正常化與制度化,同時也降低了各國與臺灣洽談經濟合作協議的顧忌,我們與日本、新加坡、紐西蘭等國已有突破性的進展,期盼歐盟與臺灣建立更緊密的經貿夥伴關係,透過ECFA此平臺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分享經貿利益。
我認為,兩岸簽署ECFA後,將有助於歐洲企業以臺灣做為其亞太營運總部,原因如下:
(1) 臺灣位居東亞主要都市的中心位置,明年臺北與首爾通航後,從臺北到東亞主要機場的飛行時間,大約都在4小時內,對商務人士活動是很大便利;此外,兩岸大三通後,也大幅便利外商在兩岸間的分工運籌。
(2) 臺灣擁有穩定的法治、高質的人力、舒適的環境及開放的研發環境;過去10年來,在臺外籍學生人數每年約有10%以上的成長,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吸引外籍專業人士來臺工作及定居。
(3) 歐商近年來在大陸面臨很多的經營障礙,包括:服務業市場進入、智財權及投資限制等;臺商在大陸具備文化與語言的優勢,且有很多成功的經商經驗,加上ECFA等協議的加持,臺灣可做為歐商進入大陸市場的橋梁,減少他們的經營風險。
馬總統在今年10月提出「黃金十年」國家發展計畫的第六個願景-「全面建設」時,說明他未來的施政主軸,包括「基礎建設」、「海空樞紐」、「健全財政」與「金融發展」等,這些軟硬體的建設將衍生可觀的採購商機。
另外,臺灣為了推動產業創新與產業再造,將發展各項重點服務業與新興產業,對以創新與服務見長的歐洲企業,將有很多合作的機會。
歐盟與臺灣是兩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如雙方進一步移除現存的障礙,將產生可觀的實質利益;以觀光為例,歐盟給予我國免申根簽證待遇後,今年1至9月臺灣觀光客至歐洲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將近三分之一。
在兩岸已簽署ECFA的情形下,歐盟應該更積極看待與臺灣洽簽類似協議的正面效益,我十分感謝歐洲商務協會及歐盟議會過去對本案的強烈支持,我們會更努力平衡發展與中國大陸及美歐等主要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讓各國與中國大陸都瞭解到,臺灣同時加強與兩岸與國際的經貿整合,對彼此都是最有利的選項。
臺歐盟間雖有實質的經貿往來,但在形成緊密夥伴關係的過程中,還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動與瞭解;日前,我去故宮博物院參觀「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14」特展時,瞭解到這兩位東、西半球的偉大君主間曾發生有趣的互動;更有意思的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與一群臺灣藝術家為配合此項展覽,在上個月推出很有創意,即結合中國京劇、崑曲及法國巴洛克歌劇的表演,讓惺惺相惜但素未謀面的兩位君主,在三百年後卻在臺灣的歌劇舞臺上「攜手演出」。
此一表演不僅是精彩的創作藝術,也反映了臺灣在國際社會的重要角色,臺灣的近代史歷經了民主焠鍊、經濟發展及文化融合的激盪,發展成為一個華人社會中最自由民主、安定繁榮的國家,且臺灣人創新開放的精神,讓我們可以做為世界與東亞的最佳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