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29日
總統出席「第27屆世界華商經貿會議」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第27屆世界華商經貿會議」開幕典禮時表示,全球目前正關注歐債危機,儘管截至今年10月我國進出口貿易量為歷年新高,但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顯著受到影響,因此政府將於本週內提出因應方案,做好準備,以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衝擊。
  總統指出,過去3年多來,政府面對嚴峻的經濟考驗,已累積許多經驗,在經濟表現方面,亦較其他國家為佳,即使主計處將去年臺灣經濟成長率修正為10.72%,仍為全球排名第4、亞洲第2;此外,全世界的經濟成長率連續3年平均為1.7%,臺灣則為3.5%,為世界的2倍,「不過,我們不能以此自滿」,總統說,臺灣屬於「淺碟經濟」,極容易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政府與國人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更要審慎面對。
  總統表示,他多次提及「開放帶來興旺,閉鎖導致萎縮」,臺灣位處東亞中心,具地理優勢,值此東亞區域許多國家積極商討或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之際,臺灣更應加快腳步,才能避免遭邊緣化。總統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包括國際形象及全球經濟版圖地位均已明顯改變,例如與日本、新加坡及紐西蘭等國陸續簽署或商討相關經濟協議,尤其日前所簽訂的「臺日投資保障協議」,讓日本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時,也享有免稅優惠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足見ECFA帶給臺灣的經濟優勢。
  總統也談到,臺灣經濟發展除透過進出口貿易外,也需要進行內部調整,尤其應朝向「自由化」發展,在他所提的「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宣示將於10年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儘管臺灣目前尚未具備足夠條件,但之所以宣示,目的即在向國際社會強調「臺灣會創造條件,也會一步步往目標邁進」。總統感觸良深地說,臺灣在前一個10年已錯失了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的機會,未來的10年不應該再一次錯過,這是國家領導人必須有的遠見。
  總統並感謝海外華商回臺投資讓臺灣的經濟更有活力,日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亦正推動「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畫,結合全臺各縣市政府,為企業提供最佳投資途徑與機會。總統也談到,自他上任後,已有許多在大陸獲利的臺商,將投資由香港轉回臺灣,目前已出現工業區土地供給不足情況,我們應把握機會、藉此轉型,將「效率驅動」經濟變成「創新驅動」經濟。
  總統最後表示,臺灣的創意、設計與發明已在國際各項賽事中嶄露頭角,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調查,多項評比更是名列前茅,顯示臺灣極具發展潛力,期盼華商朋友多與國內企業及政府部門研商投資機會,結合海外資金,一起創造更美好的臺灣。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