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21日
總統視察100年二期作公糧稻穀收購及后里區馬鈴薯災損情形
馬英九總統下午前往台中市霧峰區農會訪視,除聽取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及霧峰區農會分別說明二期公糧稻穀收購執行情形與霧峰區農業發展現況外,並實地視察公穀過磅、乾燥及儲放等作業流程。
總統表示,過去一週臺灣遭受豪大雨沖擊,部分地區的稻作、釋迦、花生、蘿蔔及青蔥等作物損失嚴重,他於4天前請農委會陳主委到台東地區處理災情,陳主委當時即宣布凡稻穀發生全部倒伏情況者,即依休耕標準,每公頃補助新臺幣4萬5千元;至於還能夠收成的稻作,公糧收購不受4,700公斤上限的限制,發芽的部分亦同樣收購,以期降低稻農損失。
總統指出,他此行係為實地瞭解二期稻作濕穀收購作業情形,此一政策是公糧收購開辦37年來的第一次,在我國農業史上也是個劃時代的作法,目前面臨的狀況是烘乾設備不足,農委會已盡力進行調配作業,並補助各地農會增設烘乾機;此外,政府也將改善公糧儲存方式,引進現代化作業以維護公糧品質。
對於部分人士質疑公糧收購是否過量,總統指出,除了今年稻米產量較多,政府此一政策也希望將我國糧食自給率從32%提升至40%,並鼓勵國人多吃米食。總統強調,國人只要每天多吃一口米食,每年就能夠增加白米消費量2.3萬公噸、活化5,600公頃休耕地,並增加稻榖產值6.9億元、帶動週邊產業經濟3.6億元。
總統也提到,政府4月間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格3元,比歷次的2元多1元,主要係因應農業生產成本的增加,稻農們對此均表歡迎。現場陪同總統訪視的稻米產銷班班長張慶富也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政府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的政策,已使其約1.2公頃的稻作收益,增加了約4萬元。
隨後,總統至臺中市后里區視察馬鈴薯災損情形,對於連日雨勢造成部分作物損失嚴重,總統指出,由於現行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的規定,如所有水果1公頃皆統一補助6萬元、蔬菜則為1公頃2.4萬元,較為僵硬,確實有進行檢討之必要。
總統重申,他已請農委會進行通盤檢討,儘速依據各種作物的特性及生產成本等研議補助標準,在符合比例原則、公平性與制度化的前提下,務必讓農民得到適度、合理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