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11日
副總統出席「第65屆工業節慶祝大會」
  蕭萬長副總統下午出席「第65屆工業節慶祝大會」,向與會者說明臺灣經濟發展現況及政府對產業發展的規劃,並對所有產業界先進長期致力經濟發展,讓臺灣傲視國際經貿舞台,表達肯定與敬佩之意。包括全國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內政部次長簡太郎及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均出席是項盛會。
  副總統表示,總統3年多前上任後,我國經濟先後遭遇全球金融海嘯、新型流感疫情、八八水災及日本東北大地震等國內外重大挑戰,但由於政府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及國內投資環境,並適時採取各項因應措施,終使經濟恢復以往的活力。
  副總統指出,展望未來,國際經濟環境仍然充滿許多變數與挑戰,美歐推出景氣刺激方案後,雖曾帶來短暫榮景,但仍不足以鞏固市場信心,經濟成長後繼乏力;未來幾年,美歐經濟將經歷一段調適期,對我國也將造成外需減少的衝擊,但是亞洲新興市場崛起所提供的新商機,仍給予位居東亞樞紐地位的臺灣很好的發展機會。
  副總統認為,政府的功能在於營造一個有利產業發展的環境,面對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未來應朝三個方向改善產業環境:
  第一是要加強基礎建設。總統日前在「黃金十年」記者會上所說明的國家發展六個願景:「全面建設」,就是希望透過「基礎建設」、「海空樞紐」、「便捷生活」、「區域均衡」、「健全財政」與「金融發展」六項施政主軸,讓臺灣的軟硬體環境改頭換面,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副總統並以高雄「洲際貨櫃中心」今年初開始營運的2座現代化深水貨櫃碼頭已於5月份轉虧為盈為例,說明政府投入基礎建設的成果,並強調政府將建設高雄與桃園航空城為我國南北雙核心,讓臺灣成為「東亞轉運樞紐」。
  第二是要落實自由化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過去3年多來,兩岸開放大三通,並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國內外的反應大多是正面的,也提高其他國家與我們洽簽經濟合作協議的意願;但是我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腳步仍然落後韓國與新加坡等國,因此總統希望在10年內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此一議題也是目前正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所討論的焦點之一,加上我們未來將陸續進行的雙邊經濟合作協議談判,未來產業必須儘早為自由化、國際化做好準備。
  第三是產業創新與產業再造。臺灣科技業快速發展了30多年,雖然造就不少成功的國際級企業,但是過去我們強調製造、代工及降低成本的產業發展策略,已經面臨發展瓶頸,因此,產業必須從過去的「效率導向」轉型為「創新導向」,以提升消費者專屬價值。
  副總統並感謝工總在過去4年來,每年都將會員的建言彙整成白皮書,成為督促政府的外部管考機制;今年白皮書提到,過去3年政府的答覆內容約有60%可以被提案人接受,顯示這個溝通機制的正面效果。
  副總統指出,今年7月22日,陳理事長率理監事來府,並將白皮書親自交給總統,總統立即指示經建會針對過去多次提出的30項建言進行協調,經建會在上週召開會議並做成若干決議,包括:請營建署在一個月內提出「營造業海外輸出輔導及獎勵辦法」;請財政部研議訂定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相關法制;請經濟部全面檢討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以擴大中小企業融資管道,此節行政院已原則同意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在今年底到期後,至少延期半年。此外,針對未來景氣趨緩的問題,行政院並組成專案小組積極因應,目前已經提出的作法,包括:落實公共建設、擴大內需及國外旅客來臺、強化兩岸及臺日產業搭橋計畫等。
  副總統表示,展望未來,全球產業環境的變遷與全球化的競爭將愈趨激烈,社會分配與環境永續問題也將對經營者帶來更大挑戰,需要政府與企業一起肩負大任;期盼工總繼續協助政府制訂及推動產業政策,積極反映業者的需求,讓政府成為支持我業界拓展事業版圖的強力後盾。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