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05日
總統訪視豐原區果園並出席「農民學院」揭幕與「農民運動大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陳駿季、臺灣奧美集團董事長白崇亮陪同,出席行政院農委會「農民學院」揭幕儀式,與在場貴賓共同以水注入刻有「臺灣農業」四字的冰雕,象徵為臺灣農業發展灌注活力,以及對該學院協助農友進行學術經驗交流所寄予的高度期許。
總統致詞時表示,農民學院為農民朋友提供經驗學術交流以及充電加油轉型的基礎,尤其近期政府正推動將臺灣農產品行銷到世界各地的相關拓銷計畫,學院此時成立更具意義。
總統強調,農業一向是臺灣的重要產業,雖然產值不到整體GDP的百分之二,但因涉及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育,因此其「價值」絕非「價格」可以衡量,政府當然必須持續發展農業。總統提到,昨晚他夜宿農友家,上午一早即前往果園訪視,農民朋友告訴他,今年水果豐收,許多農友因而擔心是否影響價格與產銷,農委會已就此採取及早收購次級品的措施,將有助產銷平衡。
總統也談到政府為打造「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農業所推動的多項政策均已獲致相當成果,包括:一、「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在98年至101年四年間,投入242億元,99年產值1,074億元,較98年成長10.2%;民間投資金額30.38億元,較98年成長102.9%;二、推動「小地主大佃農」:除了擴大耕作面積、提升其規模經濟,同時積極輔導無力或無意耕作的老農民,將土地長期租給有意願擴大經營規模的農業經營者,讓農業人口年輕化,活化休耕農地,截至今年7月底,大佃農平均年齡42歲,承租農地面積達6,072公頃,今年的目標為7,500公頃,目前達成率為八成;三、推動「農村再生」:編列1,500億元預算,計分十年改變農村風貌,秉持「由下而上、計畫導向、社區自治、軟硬兼施」原則,協助農村轉型。
總統指出,政府於去年6月29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隨著今年1月1 日開始實施降低關稅後,石斑魚、秋刀魚、文心蘭等農漁產品外銷大陸的出口值都有顯著成長,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了1.8倍;此外,過去兩岸在農產品貿易有不小的逆差,在ECFA簽署前,96年逆差為2.8億美元,去年99年已減少至1.3億美元,希望能繼續降低。
至於如何保護優良的農業研發技術與新品種,不致外流中國大陸而對本地農業造成影響,總統表示,政府已與大陸簽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未來可透過兩岸智財權協處平台,有效保護我國農業研發成果。而除了中國大陸外,政府也積極與歐盟等國家進行諮商,取得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權益,迄今,我國蘭花已取得歐盟與日本植物品種權及美國植物專利計73件,其中72件是在98年以後獲得,顯示出政府在保護國人新育成品種上的用心及努力。
總統最後表示,農民學院代表農業界力量的團結與經驗傳承,可預期將有更多都市人來到農村工作,是轉型的良好平台,預祝農民學院順利成功,為臺灣農業開創嶄新境界。
隨後,總統前往國立臺灣體育學院田徑場參加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農民運動大會」開幕典禮,與現場來自各縣市農會代表及參與運動競賽的農民朋友熱情擊掌,為大家加油打氣。
總統致詞時再度重申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因為農業是我國的經濟根基,農民始終勤懇奉獻,更是國家最寶貴的資產;今天舉辦有史以來首次的農民運動大會,代表農民朋友更加注重自身健康,令人欣慰。
總統也感謝全國302家農會,在推廣教育、金融、保險、產品供銷等方面長期服務會員農民,貢獻卓著;並協助政府發放每月6千元老農津貼,至99年底,已發放4,712億元,受惠人數108萬人;未來將每 4 年參考物價指數定期調整,但「只增不減」,預定101年增為6,316元。此外,總統指出,政府還強化農業金融體系,大幅改善農漁會信用部,例如90 年底逾放達1,314 億元,逾放比19 %,今年逾放僅剩 213 億元,逾放比 3 %,下降 16 個百分點,成績不俗。
稍早,經過一夜住宿民間友人江文盛家中,上午七時許,總統在江家家屬包括江春男、江啟臣等陪同下前往江萬吉果園參觀,除與在場的豐原區果樹產銷班第一班成員溫馨互動並親自採摘椪柑、現場品嚐。總統盛讚累累果實水份飽滿,甜度亦高,對農民朋友的用心與辛勞,並獲致豐碩的成果,特別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