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05日
副總統出席「強化前瞻體系,因應人口結構變遷衝擊」論壇開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出席由「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強化前瞻體系,因應人口結構變遷衝擊」論壇開幕典禮,並期盼透過此一論壇探討人口變遷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及研擬前瞻對策,為國家下一個一百年奠定良好基礎。
副總統在致詞時表示,臺灣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正歷經快速的結構性變遷,像是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遷徙型態變遷等所衍生的人口問題,不僅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且對未來社會經濟產業各領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和衝擊;因此,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目前及未來人口體系及各類發展變革的挑戰,並思考因應對策。
副總統提及,和歐美國家相比,法國歷經漫長的115年才「慢慢變老」,美國經過73年,臺灣卻在24年內就遭遇老化危機,未來14年內,臺灣社會將以「三級跳」的方式快速老化,例如第一批戰後嬰兒潮(民國35年出生)在今年邁入65歲,臺灣就將正式進入「人口老化潮」。依照經建會推估,民國106年時,臺灣老年人口比率將成長到14%,進入「高齡社會」;民國114年更可能達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臺灣人口老化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
副總統說,我國人口結構朝少子化及高齡化快速轉型,總人口數轉為負成長的趨勢明顯。人口老化對經濟發展最直接的衝擊是生產力結構的改變,且高齡、單身及無子女家庭增加,家庭結構將隨著人口結構同時轉型,國人的生活型態及消費方式也將產生重大轉變;如果不及早因應,協助銀髮族保持健康、獨立自主、甚至延長對社會的貢獻,未來我國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將面臨極大的危機。
副總統強調,日前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宣布全球人口正式突破70億大關,相較於新興經濟體的人口不斷增加,臺灣人口結構的失衡恐將衝擊臺灣未來的競爭力。有鑒於這個問題已成為我國嚴峻的國家安全挑戰,馬總統已指示將人口結構失衡問題定位為「國安議題」妥為因應,總統府並已多次召集行政院各部會進行跨部會研究,研擬具體策略。
副總統認為,政府對我國人口結構變遷問題高度重視,並正持續研擬因應的宏觀對策,包括一、營造樂婚、願生、能養環境,提升國人婚育意願;二、完善老年經濟、安全及醫療制度,強化高齡照護;三、營造國際化環境,適時引導國家所需人力移入;四、設立層級較高之專責組織,負責政策制定與督導;五、成立「國家人口(與社福或家庭)研究」中心等。
此外,副總統強調,馬總統在「黃金十年」的「活力經濟」願景中,亦已明確表示要努力提高生育率,希望在未來十年內,能增加到每年18萬名以上的新生兒,以減緩人口老化的速度。
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博雅、前瞻社社長柯承恩、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吳嘉璘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