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1月01日
副總統出席「第65屆商人節大會暨金商獎頒獎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下午出席「第65屆商人節大會暨金商獎頒獎典禮」時表示,慶祝「商人節」除緬懷過去,更要面對現在、策勵未來;目前政府推動服務業,著重於營造一個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優質環境,包括:法規制度、人才、文化及創意等;期盼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開闢我國服務業的新藍海,帶動國家的進步繁榮。
副總統在致詞時表示,「全國商業總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商業團體,65年來在輔導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國際貿易、協助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等方面,貢獻卓著。上週五商總曾向他提交一份「服務業產業建言書」,其中談到商總對於臺灣服務業發展堅持的原則與方向:包括持續創新及差異化,以提升臺灣服務業的核心價值;加強拓展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並加強科技應用與商業模式;以及法規鬆綁及優化經營環境來進行產業結構改造等。副總統認為,這三個原則與方向,點出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以及未來要走的方向。
副總統指出,政府已經普遍地暸解到服務業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上任三年多來,一直很努力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的政策,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異業結合、推動研發與品牌,來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擺脫低價競爭。
副總統認為,雖然過去我們服務業的競爭力相對較弱,但現在終於有了翻身機會。因為臺灣有多樣性文化與自由開放的環境,加上製造業的國際營運經驗,可以作為我們提升服務業水平的既有優勢。馬總統上任後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等16項協議,打開發展華人市場的任督二脈,更為我國服務業走向國際,開創新的契機。
副總統提及,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例,過去我們在大陸的成功企業,是以加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而現在則有愈來愈多的服務業,成為知名的品牌企業。未來的前景更為看好,因為中國大陸今年公布的「十二五規劃」已將發展內需市場及服務業列為未來的重點政策,對於語言及文化相近,而且國際化經驗較多的臺灣服務業者而言,是一個應該好好把握的機會。
副總統強調,未來我們要走的路,則是要進一步貼近消費端,發展客製化的「體驗經濟」,提供顧客「自我實現」的價值,這是他過去一再強調臺灣要發展軟實力與文創的原因,也是我們要能繼續領先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條件。
隨後,副總統頒發「優良外國駐華商務單位」獎項給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德國經濟辦事處、印度臺北協會及南非聯絡辦事處等單位。包括行政院長吳敦義、經濟部長施顏祥及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