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0月21日
總統與台南長榮大學青年學子座談
馬英九總統今天晚間前往台南長榮大學與青年學子座談,並以「開放布局、提高臺灣競爭力」為題做專題演講。
總統首先談及臺灣在亞太地區的經貿角色,顯然已因亞洲的諸多變化而有了新進展。總統說,他上任三年多以來,一直努力讓臺灣脫胎換骨、積極營造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契機,以跟上世界的腳步;尤其去年我們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讓臺灣重新加入區域經濟範疇,連臺北美國商會也認為簽訂ECFA促使臺灣加入世界經濟版圖。
然而,總統強調,我們布局全球的策略仍會積極推動,日前他在黃金十年記者會中揭示的「活力經濟」政策即言明,未來10年政府將以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為目標,雖然目前我們仍未具備相當條件,但一定會努力達成,以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總統也提及將經濟從「效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的重要性。總統說,去年政府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就是鼓勵企業從事創新、積極轉型,與香港、新加坡等之產業並駕齊趨;例如,他曾前往彰化芳苑訪視,看到當地漁民養殖牛奶及SPA文蛤,產品優良,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漁民創新構想的最佳成果展現。
關於教育發展議題,總統也指出,國內校園似乎普遍存在少子女化可能影響學校招生的憂慮,而政府的策略則是「校園國際化」,目前於國內各大專院校就讀的國外學生約45,000人,期盼2020年時能達到13萬人,因為臺灣擁有優質的高等教育環境,應該善加運用,將危機化為轉機,進一步成為亞太高等教育重鎮;目前已有越南、泰國、印度及印尼等國家與我簽約,將派遣約4,100位大學教師來臺研修,相信對彼此文教交流應極具正面助益。 總統也談到,他經常建議國內莘莘學子要多與來自外地的學生和睦相處,並秉持將心比心、不卑不亢、就事論事、實話實說的態度,以建立國際觀的基礎。
總統也以目前已有124個國家及地區給予我國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為例,強調我國護照比以前更好用,代表國家更加受到世界各國的尊敬,我們要好好愛惜現今的成就,走進世界,讓更多國際友人知道中華民國是個令人感動的國家。
隨後總統在回答同學代表問及如何縮短、平衡城鄉差距時表示,以建設經費而言,最近三年南部已稍比北部高,包括建設曾文水庫,以及南部多處鐵路高架或地下化建造等;此外經建會刻正推動「產業有家、家有產業」措施,希望打造每一縣市的獨有特色,例如原本國光石化預計興建地彰化大城鄉,在政府決定停建後,集中各部會力量改善當地的經濟條件與環境,近期將向大城鄉親說明計畫內容。
至於環保與經濟如何兼籌並顧的議題,總統重申,依據憲法規定,當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影響時,以環保優先。因為我們居住的環境只有一個,必須妥為保護,才能永續生存,「蘇花高」成為「蘇花改」,在不影響自然環境情況下,為花蓮鄉親找一條回家的路即為一例;彰化大城鄉「國光石化興建案」也是在此考量下決定暫停。不過,總統也表示,我們應避免陷入「唯開發論」或「唯環境論」的框架中,應努力為環評找出一條兼籌並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