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10月12日
總統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四場記者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在總統府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四場記者會,說明國家發展的第六個願景「全面建設」。
總統指出,「全面建設」可謂先前五項願景的總結,也是國家宏觀的整體規劃,政府將透過「基礎建設」、「海空樞紐」、「便捷生活」、「區域均衡」、「健全財政」與「金融發展」等六項施政主軸,厚植國家的軟硬體建設;同時創造各區域公平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品質與發展機會,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達到讓臺灣「脫胎換骨、邁向卓越」的目標。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發表有關「黃金十年」的第六個願景「全面建設」,意義不同,前五個願景「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政府」、「優質文教」、「永續環境」為分部門,今天發表的「全面建設」則屬全面性,而「全面建設」須與「愛臺12建設」銜接。
「愛臺12建設」在民國96年11月29日提出時,是以八年為期至民國105年,現在提出的「全面建設」則從今年起算,當然須納入「愛臺12建設」。「全面建設」必然涉及基礎建設、財政以及其它重要項目。
以比較宏觀的概念談「活力經濟」。我們的目標是在10年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是非常高標準的要求。雖然我們現在尚未具備足夠條件,但一定要創造條件、逐步往前走。
「黃金十年」完成後,預計要達到何種境界?在去年就職兩週年時,我提出的「黃金十年」,是希望達到「和平的十年」、「建設的十年」及「幸福的十年」,而「建設的十年」最主要就是更新或創新我們的基礎建設。我們在民國60年代失去聯合國代表權,又遭遇許多外交挫折,經國先生開始推動「十大建設」,當時臺灣幾十年的建設已開始老舊,必須翻新或新建,包括高速公路、國際機場、鐵路電氣化及深水港等;現在距離那個年代又過了約30年,「愛臺12建設」亦是在此理念下由蕭副總統提出並付諸實施,其中部分尚在進行中,例如便捷化交通-包括明年完工的五楊快速道路、花東鐵路瓶頸路段電氣化與雙軌化等,然而我們仍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加強。
有鑒於此,「全面建設」第一個施政主軸為水電與交通的「基礎建設」。我們希望5年內完成200萬民生用戶智慧型電表建設工程,10年內達到600萬戶。此外,儘管我們努力抓漏自來水管線,但目前漏水率仍為20%,期盼5年內降到17%、10年內降至15%。因為,降低漏水率相當重要,我個人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十分重視抓漏成果,並有具體成效,希望擴及到全臺灣,相信對打造節水型社會助益很大。
至於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我們尚不如某些較不先進國家,「愛臺12建設」中污水下水道每年成長3%,目前為止大致符合進度,今年底約可達28%至29%全國家戶接管率,希望持續向上邁進,5年內達到39.8%,10年內提高至49.8%。至於污水處理率目前為56.4%,希望5年內達到69%、10年內至79%。很多政治人物對此不感興趣,因為既看不到、又花錢、且擾民,但這卻是國家進步及先進程度的重要指標。
本人在臺北市長任內,很感謝陳水扁及黃大洲前市長均很重視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黃市長交予陳市長時為23%,陳市長交給本人時為41%,我交予郝市長則是83%,現在已超過100%。何以能達到100%?此乃因為原來計算時以一戶4人,現在以一戶3人計,故而此數字可能須打個折扣,然而臺北市仍為全臺灣最高,但與先進國家相比,仍屬落後,因為直到2020年才能達到50%,所以,我們一定要迎頭趕上。在此部分,臺北市係自行編列預算實施,但很多縣市缺乏預算,則需要中央補助。這項工作非常重要,攸關國民健康,所以即便基礎建設看不見又花錢,但還是要做好!
「海空樞紐」方面,我們將完成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建設,並以桃園國際機場為核心,帶動松山、高雄及清泉崗機場,發展國內、兩岸及國際航線。海運方面,由於高雄港不容易爭取到前十名的貨櫃港,因此要發展與中國大陸二線港口之聯繫,成為中國大陸二線港口之轉運港;基此,我們將以推動「洲際貨櫃中心」建設為基礎,整體帶動臺灣國際港群,包括基隆港、臺中港及花蓮港,提升臺灣的整體海運,成為「東亞轉運樞紐」。臺灣擁有坐落在東亞中央的地理優勢,海運及空運有形成樞紐的先天條件,我們千萬不能忽略。
「全面建設」第三個施政主軸為「便捷生活」。我提出「愛臺12建設」時非常強調軌道運輸,因為所消耗的能源遠比公共運輸少,因此進行花東鐵路瓶頸路段電氣化與雙軌化,目前進行的為花蓮至臺東段,交通部已規劃臺東至屏東潮州段,未來全島的鐵路網將不僅「通」,還會「快且舒適」;交通部也已採購136輛傾斜式電聯車,將來效率會提高很多。此外,我們希望軌道運輸的服務人口由現在的66%提升至80%,公共運輸的使用率現在只有13.9 %,此乃落後象徵。我在台北市努力了8年,勉強達到50%,然而捷運、公車尚無法吸引所有的機車族與開車族群,雖有部分成效,但仍顯不足,所以需要將13.9%提高至20%。我們期盼大眾運輸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上班族能夠選擇做為交通工具,如此一則讓民眾的通勤時間減少至30至50分鐘,也能減少能源與相關溫室氣體的排放。
第四個施政主軸為「區域均衡」。很多人問:你當初不是說三都15縣?現在有五都,是否在計畫之外?不管是三都或五都,大的生活圈還是三都,問題是我們如何求取區域均衡?因為北臺灣有臺北市及新北市,人口較密集,南部只有高雄市,並非很均衡,加上臺南在臺灣文化與歷史上有特殊地位,因此,我們也樂於見到臺南能夠提升為直轄市。但升格為直轄市後,還要拉檯周邊縣市,亦即不只獨善其身,還須與周邊縣市結合,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經建會已有計畫,凡是區域連結所提出來之經建計畫,優先予以審核、同意。經建會近期推出「產業有家,家有產業」,為大規模且旗艦型計畫,經建會都已協調每一縣市,找出具有優勢之產業,大力推動。其中,個人近期曾前往訪視的彰化縣大城鄉,因為未興建國光石化而有強烈失落感,同時該地區西北角為「風頭水尾」,基本上條件不佳。但即使條件差,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發展利基,期盼以大城鄉做為示範,其他地區透過同樣方法,亦即中央地方通力合作、全力投入,將其改善。如此一來,擁有五都,將來也許還有六都,等於有六個火車頭一起帶動整體國家競爭力,這個列車不僅動力強,而且能夠持久,即使不是火車頭的縣市也一樣跟著往前走,這是我們將來在整個區域計畫中非常重要的項目。
第五個及第六個施政主軸是「改善國家財政」與「金融體系」。很多人認為我們財政情況不佳,當然政府財政仍十分困窘,以中央政府總預算連同特別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來看,98年度金融海嘯的高峰為3.5%,99 年度下降至3.0%、100年度為2.5%,預估101年度可降至1.6%;換言之,收支短差正逐步縮減。展望未來5年的經濟情況,儘管一般仍覺得不是很好,但基本上應該還有中度成長,在此情況下,相信我們的相關財政情況應會逐漸改善。
各位都知道,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已由25%降為17%,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當然也增強了我們的競爭力。另方面,財政部對於民眾可支配所得的課稅也減少了,將綜合所得稅最低3個級距稅率各調降1%,分別為「20%、12%、5%」。大家不要小看此項調降,它等於減少向民眾課徵200多億元的稅金,同時將課稅級距金額由新台幣41萬元調高至50萬元,對於中低收入族群幫助甚大。在國家財政仍處於困窘的狀態下,我們當然希望繼續降低赤字,使財政能夠健全發展,並且減低薪資所得者的稅賦,同時希望在稅捐結構方面貫徹節能減碳需求。
我們在發生金融海嘯時曾提出「銀行存款全部保障」政策,其實當時原只保障新臺幣150萬元,原欲增加至300萬元,其後認為增加至300萬元不如全部保障;去年底我們回復正常狀態後,保障額度回到300萬元。未來如果還有任何風暴,相信我們也能有效因應。
最後,整體目標會將國家提升至何種程度?我們現在的作法是希望以涵蓋美國、歐洲及亞洲先進國家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標準做為未來努力目標。不可諱言,我們已經超過其部分標準,包括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均較OECD國家低;但以GDP而言,該組織國家平均有3萬2千美元,我們去年才1萬8千美元,此部分仍有增加與努力的空間。除了經濟層面,他們的生育率也比我們高,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希望未來每年能有18萬名新生兒,至於平均餘命,我們也比他們稍低幾年。因此,我們需要列出題目與標準,全力追求。我們的目的不只是「達到」,而是要「超越」。例如前年發生的H1N1疫情,我們的死亡率只有OECD國家的三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一,亦即有些標準我們已經超過了,有些則還不如,我們把這些項目當做努力的目標,全力以赴。至於我們能否加入OECD?現在或許不太容易,但是具備條件後就比較有可能。
所以,我剛開始談「黃金十年」時即向各位報告,我競選總統時提出來的就是八年的政見,第一個四年是希望能「撥亂反正、跟上世界」,我們現在有些地方已經超過世界標準,有些則尚未;第二個階段是要「脫胎換骨、邁向卓越」。所以將來的四年,我們希望將基礎建設一步步向國際社會的先進國家看齊、靠攏,其中有些差距,包括污水下水道及公共交通使用率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現在不開始,以後更沒有機會。我覺得,只要做就有機會,例如我在臺北市訂定目標,每年增加一點,五年、十年下來就會有成果。建設的十年不能徒託空言,建設的十年,不是只有硬體建設,也有軟體建設,我相信未來將是「幸福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