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9月25日
總統出席「國際新聞協會(IPI)2011年臺北年會」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國際新聞協會(IPI)2011年臺北年會」開幕典禮,並全程以英文致詞,歡迎來自世界47國、超過300位的新聞從業朋友,來中華民國參加此一國際盛會。
總統表示,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協會選擇臺北舉辦年會,更具特殊意義。該會自成立以來,不僅戮力捍衛世界新聞自由,對營造良好的新聞工作環境更是不遺餘力,尤其會員透過詳實的報導對抗暴力與強權,展現勇敢精神,更讓人欽佩。
總統指出,「新聞自由」除了是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人權,也是他一向堅持的原則。「國際新聞協會」與臺灣結緣頗深,1970年5月,該會訪問團一行200餘人來訪,由當時的蔣介石先總統接待;1999年5月,該會在臺北舉辦第48屆年會,當時他以臺北市長身分接待會員,彼此相談甚歡。12年之後,協會再度來到臺北召開年會,更代表了對臺灣追求民主與新聞自由的肯定。
對於「國際新聞協會」多次關切臺灣媒體在國際場合的採訪權,包括2008年該會於所屬網站公開支持臺灣媒體採訪「世界衛生大會」,以及2009年該會出版的世界新聞自由評論中評比中華民國的新聞自由度高於亞洲其他國家,且呼籲國際社會應重視我參與聯合國相關活動的權利,總統也代表政府與人民表達衷心謝忱。
總統告訴訪賓,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與成就有目共睹,從解除戒嚴、開放辦報組黨、1996年總統直選,及至政權和平轉移,都受到世人肯定。自1988年迄今,已經核發超過2000件報紙發行執照,1999年進一步廢除出版法,臺灣的新聞自由已沒有任何障礙,而當年恰是國際新聞協會在臺北舉行年會,相信「這應不是偶然」。
總統指出,根據「自由之家」調查報告,臺灣長期被評比為自由國家,許多國際領袖均視臺灣為自由民主的燈塔,美國前總統布希亦曾致函稱許臺灣是「亞洲與世界的民主燈塔」。總統說,在我們共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此刻,相信每一位國人都深感這是政府與人民攜手努力的結果,因為惟有生活在資訊自由的環境中,人民才能與政府一起面對任何挑戰,進而創造幸福與繁榮。
總統進一步指出,自他上任以來,臺灣遭逢許多衝擊,包括全球金融風暴、H1N1疫情等,但經由全民與政府齊心協力,終能一一度過難關,走出經濟陰霾,再創高峰。去年我們的經濟成長率高達10.88%,失業率也降到5%以下;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最新公布2011年第2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我國投資環境評比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僅次於新加坡及瑞士。此外,政府也刻正進行組織再造,除已實施地方政府合併升格,中央政府機關未來也將由37個部會減少為29個,以強化行政效率,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與貢獻。
總統表示,政府也積極照顧弱勢,放寬貧窮線認定標準,使受惠人數至26萬人增至85萬人;此外,他上任以來致力改善與中國大陸關係,並恢復與美國政府間雙方互信,以及加強與日本的互動交流。3年來的努力,臺灣已結交了更多國際朋友,至今給予臺灣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及地區已從前政府時期的54國增加為117國,實為政府與國人共同的驕傲。
總統再度重申中華民國亟願在國際社會扮演5項新角色:「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與「中華文化的領航者」。針對「和平的締造者」,總統以兩岸關係改善為例說明,經過6次兩會會談,迄今兩岸已簽訂15項協議,其中「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簽署讓臺灣避免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中被邊緣化,其他國家也紛紛對臺灣釋出善意。現在我們可以與新加坡協商經貿合作,數天前日本才與我簽訂投資保障協定,這些都是以前無法達到的成績。
總統最後再度感謝訪賓遠道來訪,並表示,臺灣早期被葡萄牙人稱為「美麗的島嶼」,希望訪賓在臺期間能儘情體會臺灣的美,尤其是名聞遐爾的美食與人民的熱情善良,在腦海中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