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晚間出席「2011年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餐會」,除肯定台商為台灣經濟所做的貢獻,並再度說明政府推展兩岸關係的施政理念與各項努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很早以前即認為臺灣與大陸地理距離相近,加上雙方在歷史、文化、血緣方面的密切關係,不可避免地會進行多方交流,必須有一套機制與規範,才能維持秩序、促進發展;因此,他就任總統後,即宣布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將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同時,兩岸交流係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過去3年多來,政府與大陸所簽署的15項協議,皆貫徹「尊嚴、對等、互惠」的原則,讓國民的利益受到充分保障,也讓兩岸關係得以發展。
總統認為,大陸目前已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我第1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順差來源及投資地區,這並非任何一個政黨或力量所能左右,經濟自然會順著市場的需求來發展,不是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能改變,而要讓兩岸關係順暢發展,一定要確保臺灣的尊嚴、中華民國的主權與人民的福祉。
總統指出,根據貿易統計,臺灣1至8月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約占總出口的40%,並未比他上任之前多,相反地,我國對美國、東協及歐盟的出口成長幅度更高,這也顯示我推動外銷市場多元化的政策已有成果。
在保障台商權益方面,總統說,目前我方正與大陸協商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及爭端解決協議,目的就是要保障台商的人身安全與經商順利;此外,由於「兩岸經濟協議」(ECFA)占兩岸貨品與貿易服務的比例並不大,後續還有許多必須協商之處,而未來的協商過程勢必更加複雜,但這並不妨礙雙方已建立的關係,也希望這樣的關係不但可以為臺灣帶來繁榮,也可以促進進一步的和平。
總統認為,兩岸在政治關係方面還有相當的距離,但若能將經貿、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先建立起來,會使得兩岸未來在思考政治議題時,不至想要用非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彼此的爭端,因此,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持續順暢地發展。
總統也肯定在座台商對台灣經濟的貢獻,讓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得以繼續成長。總統說,大陸也是台灣順差最大的來源,台灣若沒有這項順差,對外貿易將出現赤字,因此,政府將繼續採行各項措施提供台商協助,為台商創造更良好的經營環境;事實也證明,政府採取開放鬆綁的政策之後,反而吸引更多台商回台投資。
總統指出,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已為台灣的農業帶來許多機會,早收清單的18項農產品銷往大陸皆有大幅成長,例如秋刀魚出口值增加9倍、石斑魚增加3.9倍,其餘如文心蘭、甲魚蛋及茶葉等也都有相當的成長。總統談到,他上任時,台灣與大陸農業方面的貿易有2.8億美元的逆差,到去年已降至1.3億美元;此外,迄今為止,政府也沒有增加新的大陸農產品項目進口。
最後,總統重申「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係未來主導兩岸關係最基本的理念,並強調政府將在各個方面協助台商解決問題,讓台商繼續發揮長才,為國家、社會及員工創造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