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9月08日
總統出席台南孔廟揭匾儀式
  馬英九總統上午至臺南孔廟主持祭孔儀式,並為親筆題書的「聖德化育」匾額揭匾,希望讓更多人瞭解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儒學理念,以提升人心與世道。
  總統表示,「臺南孔廟」創建於西元1665年,已有近350年的歷史,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孔廟,清朝歷任皇帝皆相繼題贈匾額,從康熙的「萬世師表」,嘉慶的「聖集大成」,咸豐的「德齊幬載」,光緒的「斯文在茲」,以及先總統蔣公的「有教無類」、經國先生的「道貫古今」,皆展現對孔子的高度頌揚。
  總統指出,孔子曾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充分顯示上位者「身教」的重要性;此外,聯合國於1991年通過禁止北太平洋使用流刺網捕魚的決議案,以維護海洋魚源不致枯竭,也印證《孟子》梁惠王篇所說:「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污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總統說,他擔任臺北市長期間,每年都祭孔,就任總統後,更改變以內政部長代表總統祭孔的慣例,親自參加臺北市的祭孔大典,以凸顯他對儒家與孔子的尊敬。此外,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特別辦理晚清教育家陳維英先生入祀臺北孔廟,陳維英先生是一位舉人,在北臺灣開辦「學海書院」,造就臺北市大龍峒地區「五步一秀、十步一舉」的美名。總統說,讓陳維英先生成為第一位入祀孔廟的臺灣人,除了是孔廟的「在地化」,也是孔廟的「國際化」,因為每年臺北孔廟的祭祀活動,都有來自韓國、日本及越南的人士參與,證明儒教已日漸普及整個東亞。
  談到發揚儒學,總統認為應該加強宣揚儒家思想中符合現代社會的理念,並讓對地方教育、文化有卓著貢獻的教育家或學者入祀;以臺南為例,歷史上最著名的學者就是有「臺灣孔子」美譽的沈光文,其紀念館即位於善化區的慶安宮。
  總統並指出,中國大陸在文革時期嚴峻批孔,但近年來已經有所調整,並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學院」,證明中華文化不是共產主義所能消滅的,而是自然而然成為主導社會向善、向上發展的力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