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9月02日
總統出席「邁向共治、共享、共贏的永續社會-性別平等政策新願景」記者會
   馬英九總統下午出席「邁向共治、共享、共贏的永續社會-性別平等政策新願景」記者會,正式宣布《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七大主軸,並強調政府不僅將制訂「兩性平等政策」,亦將努力達到「政策兩性平等」的目標。
  總統由行政院長吳敦義及內政部長江宜樺等部會首長陪同出席於總統府舉辦的記者會,共同宣示政府打造永續社會、促進性別平等的決心。
  有關我國性別政策規劃,總統首先強調,解決婦女議題不能只靠單一部會,每一個部會都應該要達到性別平等,除成立性別平等單位,更應貫徹性別平等理念,以期進一步達到「政策性別平等」的目標。
  總統回顧我國性別政策發展時表示,政府除逐步廢除養女制度、積極推動一夫一妻制,並於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6款規定:「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立法院也於今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讓全體國人均可適用,展現我國承擔國際義務的決心與實際作為。此外,政府組織改造後,行政院將成立性別專責機構—「性別平等處」,由院長主持任務編組,比行政院任何一個委員會的層級更高,期能藉此提高我國性平政策協調與推動的效率。
  談到國內性別平權近年來的進展,總統指出,我國在「性別發展指數」(GDI)及「性別權力測度」(GEM)兩項指標中,分列全球第20名及第22名,儘管仍有精進空間,但相對於過去或其他亞洲國家,表現不俗。此外,國內婦女勞動參與率也已突破50%,儘管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依然存在,但以同一職業、同一職務相較,婦女的薪資已從過去男性的6、70%上升至81%,顯見政府的努力。不過,由於重男輕女刻板的印象,新生兒性別仍相當不平衡,未來政府將持續透過教育改善上述現象。
  總統亦分別從公共決策、就業福利、人口家庭、文化教育、人身安全、健康醫療及環境科技等面向,闡述《性別平等政策綱領》的七大主軸與願景。
  就「公共決策」而言,近年來,以委員會或專家小組決策的模式越來越常見,凸顯委員組成的重要性,該綱領因此規劃各委員會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以提高婦女的參與比例與職場升遷機會。針對「就業福利」,總統說,政府也將持續建構友善職場及福利社會,例如日前提出的「颱風照顧假」,便是希望提供年輕父母更完善的子女養育環境。
  關於「人口家庭」,總統指出,鑑於我國生育率已降至全球最低,政府除發放育兒津貼、推動幼托整合及提供優質學前教育外,也採取各種措施協助外籍與大陸籍配偶調適生活上所面臨的困難,以實際行動因應我國人口結構與多元家庭的發展。
  在「文化教育」方面,總統認為,我國在婚姻祭祀的作法上,仍有許多傳統習俗歧視婦女,例如他在台北市長任內,便發生工地不准女性工程主任進入的情形,但我們應打破傳統,深化性別平等教育,同時也期許媒體自律,使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性別平等的概念。
  談到「人身安全」,總統表示,我國已制訂《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與《性騷擾防治法》,雖然目前已有成效,但「白玫瑰運動」的發起,仍凸顯出在法律執行及司法與檢調單位的性別意識方面,我國仍有長遠的路要走。
  至於「健康醫療」層面,總統說,儘管國內孕、產婦與新生兒的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國人應當避免運用科技篩選性別,如此才能達到性別發展的平衡。此外,在衛生政策方面,我們不僅要規劃《長期照護服務法》,也應積極宣導性別平等教育。
  就「環境科技」而言,總統表示,研究指出環境變遷對女性影響較男性為大,且女性先天對環境較為敏感,因此在決策過程中應提高女性比例,避免出現性別隔離的現象,以達到融合永續環境及性別觀點的目標。
  總統強調,在過去5千年男尊女卑文化的影響下,我國性別平等能夠有目前的進展,在華人社會中已相當不錯,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儘管在執行上可能面臨挑戰,但總統希望各部會逐步克服困難、形成共識,達到「政策兩性平等」的最終目標。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