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27日
總統出席「行政院100年國家政務研究班第5期結訓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行政院100年國家政務研究班第5期結訓典禮」時,重申發展國家「活力經濟」、「廉能政府」、「公義社會」、「永續環境」、「和平兩岸」及「友善國際」六大願景,並呼籲國人共同努力,讓中華民國成為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
總統表示,四年前因為看到世界與亞洲區域經濟迅速整合的趨勢,於是提出「壯大台灣、連結兩岸、布局全球」的戰略目標,在財經方面期將台灣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全球營運總部」及「外商區域總部」;上任後,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達成策略,換言之,第一個四年是要「撥亂反正、跟上世界」,第二個四年則要讓國家「脫胎換骨、邁向卓越」,只要「願景明確、政策正確」,這是做得到的,因為台灣已具備足夠的條件。
以「活力經濟」而言,總統指出,甫上任不久即遭遇油價高漲及金融海嘯的衝擊,所幸政府因應得當,逐步穩住情況並恢復成長,例如2009年第三季開始連續六季經濟成長率達6%,去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10.88%更達到24年來的高峰;同時去年國內投資也比前年成長了32.5%,為45年來最高。
在廉能政府方面,總統說,「如果政府貪瀆無能,不可能贏得人民的信賴」,所以一方面他要求政治絕對不能干預司法個案、不能介入媒體及杜絕非法監聽,更重要的是須儘快淨化政府,包括發起法院、衛生機關及海關等一連串肅貪行動,以及成立「廉政署」等;三年來在政府的努力下,目前「國際透明組織」評估台灣的「貪腐指數」,已從39名進步到33名,同時,「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2011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的評比又進步了2名,排名第6,「政府效能」也維持全世界前10名。
有關公義社會方面,總統表示,三年多來,政府推動社會福利的成果相當可觀,例如一上任就通過國民年金、勞保年金方案,今年更通過「勞工三法」,為勞工運動史上的里程碑;接著又提高社會救助的門檻,將貧窮線提高至10,244元,並放寬認定標準;此外,明年中央政府的社會福利預算超過4,000億元,占整體預算的21%,超過經濟發展、國防、教育科學文化的預算,代表政府非常重視貧富差距及所得分配問題,而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去年的貧富差距,已從6.34倍降至6.19倍,若將非現款的社會福利加入計算,將可再降至5.67倍。
總統也指出,為進一步減輕人民的相對剝奪感,政府也課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及強力推出以實價徵收、實價登錄,不動產交易透明化等政策,以維持社會公義。至於推動司法改革,總統認為,司法院最近推出的人民觀審制就是推動司法改革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們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原地踏步」,應該踏出這一步,讓人民有機會透過參與來監督司法。
針對永續環境,總統談到,台灣的人均排碳量為全球第18名,他上任後大力降低,2008年台灣碳排放量下降4.1%、2009年下降4.9%,儘管去年小幅回升,但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即每消耗一單位能源所創造的GDP達到3.7%,高出原先設定目標2%;另外,政府也通過「能源管理法」及「再生能源條例」,而在空氣污染指數及主要河川的反污工作均展現相當成效。
在和平兩岸部分,總統說,其實每一任政府、不分黨派都有這樣的想法,做不做得到的關鍵即在於所持的理念,而他提出的兩岸政策,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以「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做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目前的主權問題,「不是試圖去解決它,而是去處理它」(not solve the problem, but manage the problem),如此才不至於影響兩岸的和平與繁榮。總統也談到,兩岸絕對可以在「相互尊重、建立互信、共創雙贏」的前提下,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以和平繁榮做為共同目標,因此後來他又提出「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論述,目的是希望為現狀找出法理上的基礎,未來雙方一定能透過中華文化的智慧找出解決方案。
針對最近外界談論「九二共識」的存在及接受與否等議題,馬總統指出,陳前總統2000年6月27日上任不久接見美國亞洲基金會訪問團時,曾發布新聞稿表示,「新政府願意接受海基、海協兩會之前會談的共識,那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是大陸方面卻不承認,而另外提出『一個中國』的政策」。馬總統強調,2006年3月他訪問美國時發現,「九二共識」是可以推動的重要理念,所以回國後即拜會陳前總統說明此一理念,陳前總統的看法與當年一致,表示如果對方接受,陳前總統可以予以「尊重」,這代表陳前總統是有彈性、有條件接受此一理念。
總統表示,他上任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而「九二共識」則是建立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我們的表述就是中華民國,支持「九二共識」,就是支持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關係的定位。
就友善國際方面,總統認為,只有台灣在國際社會上不繼續受到孤立,兩岸關係才有發展空間,所以他提出「活路外交」的概念,不僅穩固23個邦交國的邦誼,更擴大了我國際參與,包括三度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加入「政府採購協定」及敦請連前副總統參與APEC領袖會議等;此外,給予台灣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與地區也由54個增加至117個,這是靠全體人民的努力,讓我們的國家受尊敬、人民有尊嚴。
總統表示,台灣在國際社會上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以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尤其在「和平的締造者」方面已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例如歐巴馬總統曾再三肯定「兩岸經濟協議」並期許海峽兩岸繼續努力、增進和平,而歐洲議會至今也通過13項決議支持我國際參與。總統說,我們不但運用和平方式,找出雙方共同點,也讓雙方不必衝突而可以合作,更重要的是,兩岸可以繼續透過深度交流,增進彼此瞭解,進而找出解決方案。
總統最後強調,政府政策目標明確、願景清楚,只要全力以赴,就能成功,這也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作為;所以政府在現代民主社會應扮演的角色,就是把環境變得對人民更有利,讓國人在此世世代代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