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24日
總統出席「2011世界展望會國際亞洲會議」開幕式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2011世界展望會國際亞洲會議(2011 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 Asia Forum)」開幕式,以「中華民國在世界的新角色」為題,發表英語專題演講,重申將打造我國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總統表示,台灣深受冷戰負面歷史的牽絆,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峽兩岸長期在「零合遊戲」架構下對抗,形成國際場域的「割喉戰」;之後雙方採取「金錢外交」,但也因此產生反效果,出現貪腐案件,人民並未從兩岸的外交爭奪中獲利。尤有甚者,我國家利益反而因此受傷,前任政府時期,我國共減少6個友邦,顯見兩岸的對抗不僅嚴重打擊我國際形象,浪費國人稅金,同時也損害了人民的尊嚴。
總統強調,他上任後,為改善我國負面形象,提出「活路外交」原則,因為唯有務實主義才能穩定改善兩岸關係,同時確保我國防安全,並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近年來,政府主動和解,率先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與「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目標,經過多年努力,現已獲致成果,不但經濟好轉、國家安全獲得提升、兩岸人民往來日趨密切,甚至台灣的詐騙犯罪率也因而下降;特別是「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簽署,更跨出兩岸未來雙贏局面的第一步。
總統指出,活路外交除避免兩岸惡性競爭,亦使得台灣的外交空間逐步擴大,我國因此得以有意義參與更多的國際專業組織與活動。為實質協助他國,政府也提出「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等對外援助原則,包括布吉納法索「非洲一盞燈」及諾魯「360計畫」等項目現均已獲得初步成果。
總統進一步表示,我國政府與民間組織長期攜手合作,協助各地遭逢天災的民眾,以海地震災為例,他的夫人與女兒親自前往海地關懷當地兒童,我國除派遣緊急救難隊,亦大量捐款、協助重建,具體展現了台灣民眾對世界的人道關懷。
總統強調,政府未來將持續打造中華民國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讓世界瞭解台灣的存在是資產、而非負債。
隨後,日本世界展望會會長Nobuhiko Katayama及印尼世界展望會董事Utomo Josodirdjo分別就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合作模式以及台印農業合作問題向總統請教。總統回應表示,我國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計畫是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合作的最佳範例之一,由政府提供土地、民間興建,雙方在各自專精的領域相互配合。至於台印交流方面,目前除農業技術交流之外,也持續拓展至其它領域,例如提供獎學金培育人才,投入國家建設,未來期盼雙方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