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22日
副總統出席「2011亞洲民主大會」開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在「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暨立法院長王金平及外交部長楊進添等人陪同下,出席「2011亞洲民主大會」開幕典禮。
  副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參加臺灣民主基金會舉辦的「亞洲民主大會」,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代表了我們對民主的堅持,以及對人權的重視。今天與會的貴賓來自不同領域,有各國研究民主化的學者,有推動民主化的人士,也有支持民主化運動的贊助者,不僅為大會增添光彩,也為追尋民主理論基礎,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意見平台;期盼這次的「亞洲民主大會」能夠匯聚這些力量,為亞洲的民主化貢獻心力。
  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回顧這一百年的歷史,我們發現,先賢先烈的心血還有我們的汗水,都沒有白流。這一百年,我們至少有三大驕傲;其一,是我們讓每一個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大幅提升國民素質。其二,是我們的經濟有長足的發展,預估今年年底,我們的國民平均生產毛額就將突破二萬美元。其三,則是我們建立了民主制度,而且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我們依然能夠維持經濟發展的動能與社會祥和的氣氛。
  其中,以民主政治發展的成就最為難得,也最值得我們珍惜。對今天很多青年人來說,民主就好像陽光、空氣那樣的自然,但對很多為民主奮鬥的前輩來說,包括胡適、雷震、殷海光、郭雨新及黃信介等,以及今天仍在世的民主先進,那可是一段用生命與尊嚴做為代價爭取而來的制度。
  「民主」是一種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具有普世的意涵,是人類經過幾百年來的奮鬥才獲得的珍寶。回顧二十世紀,民主化運動可以說一波接一波,1970年代從南歐開始,1980年代則是拉丁美洲,我國也在此時開啟了民主化的運動;之後則是蘇聯的解體與民主化。這一波波民主化的浪潮,可以說波瀾壯濶,更讓人欣喜的是,去年從突尼西亞開始的茉莉花民主運動,一路蔓延到阿拉伯世界的國家,包括埃及、利比亞、葉門及巴林等,甚至影響到了中國大陸。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民主化運動,證明民主是真正的普世價值,因為它根植於人類的自由與尊嚴,超越了文化的限制,不論是西方文明、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乃至於阿拉伯文明,都已匯聚到民主的發展道路上。
  雖然今天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不能享受民主的生活,但全球民主化的浪潮不會停止,尤其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社會中,民主的呼聲必然傳遍各個角落。然而,民主化並不能保證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這是一個非常動態多變的過程,因此非常需要學者的投入,為民主化與經濟發展找到適當的結合。
  在世界各國民主化的過程中,不僅充滿了變數,也充滿了動盪,因為民主不只是一套制度而已,它除了有自己的價值外,也必須與經濟及社會制度結合運作。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如何調和各方力量以建構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制度安排,如何在民主化的同時又能維持經濟持續的發展,如何避免在民主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權力腐化,如何鞏固民主化的成果以免造成民主化的倒退,這些都是學者與政治家非常關心的問題。近來學者尤其關心民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有機結合,既能維護民主的公平性,也能創造經濟的繁榮。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臺灣的民主化過程對民主化的研究有相當的貢獻,也值得其他國家參考。
  今天中華民國的民主,值得我們驕傲與珍惜,但民主有形式之別,品質之分,以及功能之異。在民主化的這條道路上,我們仍有待努力之處,如臺灣雖具有民主的制度,但民主深化工作仍應繼續推動。在民主化的初期階段,鞏固民主應雙管齊下,一方面是執政者對權力的自我節制,另一方面是公民社會的建立。
執政者對權力的節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建立清廉的高標準,另方面是對獨立機關的尊重。馬總統自從2008年就職以來,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一個貪腐的政府不僅無法得到人民的信任,而且會降低人民對民主的信心,就是要建立我們公務體系內防貪的免疫系統,能夠自動偵測,自動除貪。
  此外,獨立機關的設計,是民主政治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因為它代表了公平與公正,是各方皆願共同接受民主制度的重要設計。這些獨立機關在我國主要是司法機關、中選會、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人民對司法往往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碰到貪腐案件時。但執政者不能因為民意的支持,就以為民氣可用,可以介入司法個案。從就職至今,馬總統就從民主鞏固的觀點來推動這些獨立機關的改革,而且絕對尊重其職權的行使。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超越民主的價值,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優於民主的鞏固。
  除了執政者對權力的自我節制外,公民社會的建立更是民主鞏固最重要的工程。臺灣已經有了民主制度,但我們全民應該有共識,那就是民主政治的最終鞏固,不在於制度的形式,而在於公民社會。因空有制度而無公民社會,那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制約力量。
  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至少有兩個特色:第一,公民社會必然是一個非泛政治化的社會。很多人告訴我臺灣藍綠對立很嚴重,很多議題常常陷入陰謀論,這的確是臺灣民主化的一個隱憂。不過,個人對臺灣的人民仍然有信心,因為兩次的政黨輪替,證明了我們的人民對於民主制度有它的堅持,相信臺灣社會正在不斷追求民主的進步與成長。
  事實上,每一個社會難免都會有不同的意見,對國家的走向也有不同的看法或主張。民主品質的高低,就在於其社會如何處理這些不同的意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於不斷的傾聽與溝通。第二,就在於人民對不同意見的容忍與尊重,並且願意透過傾聽與溝通來追求彼此可以接受的決定。這也是學者所謂的審議式民主。
  臺灣可以說是華人社會第一個民主實驗區,臺灣實驗愈成功,對兩岸、對世界的意義就愈重大。期盼藉由這次亞洲民主大會的舉辦,結合各位的智慧與寶貴意見,一方面能促進民主化理論的研究,同時能結合世界各地的民主力量,尤其是我們亞洲地區,讓所有的人都能享有民主的成果與生活方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