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18日
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100年駐外使節會議」閉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下午在外交部楊部長進添陪同下,出席「中華民國100年駐外使節會議」閉幕典禮。副總統於致詞時表示,透過此次使節會議集思廣益,已經達到預期目標,並盼使節們利用這個機會,對於國內各方面的進步與發展有更多的瞭解。
  副總統表示,自從前次全球的使節會議迄今,15年來,國內外情勢快速變化,政治上,國內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經濟上,面臨兩次金融危機,一次為亞洲金融風暴、另一次為全球金融海嘯。同時,我國外交政策與推動作法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因此在相隔15年後,外交部再次召開我國駐外使節會議,更顯得意義重大。
  副總統說,他在大學和研究所都主修外交,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外交部,並且曾派駐馬來西亞。後來從事的經濟事務仍與外交有關,體認外交工作需有明確政策、執行力及創意技巧。因此今天希望藉此機會分享他個人的外交工作心得。
  副總統指出,英國外交官Harold Nicholson在其<外交學>一書中,對「外交」的定義是-「執行對外政策的藝術」(the art of implementing foreign policy);另外19世紀末期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則說過:「政治是可能的藝術」(Politics is the art of possible)。由於外交不論在議題範圍與複雜程度都遠超過政治,因此他更覺得「外交是可能的藝術」。副總統舉我國成為「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的觀察員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等為例,說明我國過去面臨外交困境時,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事證。
  副總統提及,20年前台商去大陸,當時台灣與中國大陸的GDP比是1:2.4,20年後變成1:13.6,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因此,我們與大陸不能只比經濟實力,而要發揮我們的軟實力;同時,我們要確定我國的核心價值,如民主、自由、人權及市場經濟等,厚植我們在經貿、文化、科技及醫療等方面的實力,作為我國轉型及發展的動力。特別是我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改善兩岸關係後,更凸顯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營運中心的戰略地位及優勢。
  此外,副總統強調,務實外交要和經貿結合,用外交為台商及中小企業找出路,且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外交必須有國力作為後盾,有了實力就會獲得地位,進而受到尊敬。副總統也期勉使節們應努力洽簽經濟合作或投資協議,發揮台灣經濟戰略地位的角色,讓「台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