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16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論壇」
  蕭萬長副總統下午出席「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論壇」,並以「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趨勢與展望」為題發表專題演說。包括「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陳維昭、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經建會副主任委員胡仲英、經濟部次長黃重球、「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及「台灣生技創投基金」(TMF)負責人張有德博士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副總統致詞內容如後:
  今天很高興參加這場重要的「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論壇」,與各位一起關心我國生技醫療產業的未來。生技醫療產業是全球公認最具競爭潛力的產業,多年來,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在生技人才的培養,以及產業規模的擴展等方面,都持續地進步中,但是相對其他新興國家的崛起,我們必須加倍努力,把握難得的機會。
  生技醫療產業具有「投資大、風險高、獲利遲及爆發力強」等特點,進入門檻很高,但是不論從主客觀條件來看,生技醫療產業不僅是值得我們關心的潛力產業,也是我國一定要積極推動的產業。
  就客觀條件而言,生技醫療產業為高附加價值產業,不論從產值規模及未來性來看,都可以作為我們的亮點產業。根據經濟部估計,去年我國生技產業產值約為新台幣651億元,今年可望達到816億元,成長率達13%,顯示出我國生技產業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及醫療市場成長,而呈現快速擴張的趨勢。
  由於全球人口逐漸老齡化、開發中國家生活水準大幅提高以及技術與應用的創新,大多數國家醫療支出占其GDP的比重都在穩定增加中。以醫療器材產業為例,2010年全球市場規模約2,456億美元,亞太地區年成長率達8%以上。另外在藥品方面,2009年全球藥品市場產值約為8,080億美元,年成長率約5-8%。若我國能爭取到全球1%的市占率,這將相當於我國整個生技產業的五倍產值;所以就客觀條件而言,生技醫療產業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再看我們的主觀條件,就整體產業結構而言,台灣過度集中於電子資訊產業,已造成令人擔憂的失衡現象,改善產業結構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就人力素質而言,生技產業也是以人才為主、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需要法律、商業及科學領域的人才,而我國具備國際級生技產業經驗的人才有限,但是近年來在朱敬一政務委員、陳會長及李理事長的積極奔走下,許多長年在海外的生技專家,如張有德博士等人已經答應回國,為發展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効力。
  就產業實力而言,我國生技產業以發展中低階產品為主,因此在選擇突破領域時,應借重其他成功領域的資源。由於我國在資通訊、光學與機械產業都已經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我們的研發能力充沛,透過與IC/IT產業的跨界合作,引進資本市場與生產製造的經驗,將有效縮短醫療器材產業的學習曲線,發展高價值醫療產品。
  我要強調的最後一個主觀條件,就是政府的決心。馬總統在3年前上任後,十分重視生技產業,在「六大新興產業」中,生技產業是最早推動、規劃最完整的一項;之後行政院也在98年3月26日啟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預計投入新台幣240億元,就是要整合產、官、學、研的力量,從研發、法規、產業育成及資金各方面,打造有利生技產業發展的環境。
  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對生技醫療產業的努力已經獲得許多重要進展。首先,「超級育成中心」推動辦公室將於今年11月上路;行政院也在上個月正式核定「國發基金」投資TMF,由張有德博士主持,預計資金規模將超過新台幣50億元。相信由產業經驗豐富的張有德博士所帶領的台美菁英團隊,將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引進產業、育成及通路行銷的重要媒介功能。
  在產業群聚方面,新竹「生醫園區」中的生技大樓,已於今年5月正式啟用,其他設施將分別於3年內陸續完成,將來連結其他學研機構,將有利生技人才、技術、資金與廠商等聚集,加速產業價值鏈形成。
  在資金方面,我國上市櫃生技公司家數持續增加,累計至2010年底,共有46家上市櫃,市值高達2107億元。2010年民間生技產業投資金額,創下歷史新高,達新台幣301億元。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要廣納人才,創造合作關係,並且在資金、營運及法規等方面引進國際思維,與國際接軌。政府對於推動生技醫療產業有堅強的決心,但成功的關鍵在於業者,因此,我十分期待各位先進掌握這個契機,相信在政府、民間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技醫療產業榮景可期。
  本次論壇很難得能同時邀請到政府推動生技醫療產業的關鍵人物及重要推手--行政院朱政委、負責國發基金的經建會胡副主委、經濟部黃次長,以及台灣第一個TMF負責人張有德博士等人,從不同角度,向大家說明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推動方向及未來發展,相信將讓大家獲得滿滿的收穫!最後,謹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並期許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在政府、民間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振翅高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