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08日
副總統出席「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
  蕭萬長副總統晚間出席由外交部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副總統於致詞時表示,期盼社會各界從這次特展中,體會到前人的努力,並讓我們更有信心,把台灣建設成一個更美好的家園,使中華民國堂堂正正走出去、全世界高高興興走進來。
  副總統說,此次特展陳列的內容涵蓋1861年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後的珍貴外交史料,也是這一百多年來中國近代外交史最客觀的歷史紀錄,具有重要的意義。
  副總統提及,回顧19世紀,清朝閉關自守的政策禁不住列強的分食,飽受屈辱,簽下一張張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從一個全世界最大經濟體,快速地衰敗,成為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一百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與革命志士喚醒中華民族與文化的復興,在風雨飄搖中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但是國父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遺願,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得以逐步完成。
  副總統指出,戰後國共隨即陷入內戰,政府播遷來台,我國外交情勢日益艱困,尤其在失去聯合國代表權以及與美國及大多數國家的邦交關係後,情勢更為險峻。但是中華民國並未因為重重的打擊而跌倒不起,反而激發「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智慧,以更堅定的信念,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舉世稱羨的現代化國家。其中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蔣經國先生所推動的「務實外交」,讓我們在斷交後與各國繼續維持實質關係;加上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的經濟、社會及政治建設,將危機化為轉機,開創出國家的新局面。
  副總統談到,馬總統就任以來,延續「務實外交」的精神,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積極推動兩岸和解及活路外交,營造兩岸國際三贏的良性循環。這個政策已獲得具體成果,現在已經有116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我們國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且我們已連續三年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並獲得美、日、歐盟等國,持續支持我國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證明活路外交的成功。
  副總統強調,未來政府推動外交工作的重點是要提升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因此,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這樣的積極角色將使得國際社會對中華民國產生敬意,也會得到更多國際上的支持,讓我們成為國際社會關鍵的一環。
  隨後,副總統在外交部部長楊進添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等人陪同下參觀特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