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8月01日
總統出席「100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

今天是「原住民族日」,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100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闡述政府原住民政策理念及施政成果,強調政府將持續推動原住民族自治及部落再生。

總統致詞時逐一以鄒族、賽夏族及賽德克族等14族原住民語向與會的中央、地方首長及鄉鎮市區長問候。總統表示,台灣共有49萬名原住民,占總人口數2%以上,是台灣最古老的主人,重要性不容忽視;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早期有40餘種語言,但如今已降至20餘種,如何保存原住民語言及文化成為當務之急。

總統強調,政府的原住民政策共有4項原則,包括「尊重差異原則」:原住民族在種族、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等均與非原住民不同,不過差異越多、文化越多元,意味其存活與發展的機會越高,故應適度尊重其差異性。其次,「公平正義原則」:以美國實施多年的「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為例,當少數民族進入主流社會時,其表現與一般人無異,可見少數民族缺乏的是機會,故政府將致力於改變原住民族的居住環境、普及教育、增加就業、改善生活並提高地位,以實踐公平正義。再者,「推廣自治原則」:政府將務實地試辦推展原住民自治區,因為「走得穩才能走得久」,希望儘速完成自治法案的立法程序。最後是「自主發展原則」:即在各項發展過程中,由原住民親自參與、表達意見,以符合其需求。

總統指出,政府在過去3年多來,逐步落實原住民族政策與理念,以「原住民族基礎建設方案」為例,自98年至101年,政府共規劃4年541億元,投入相關建設,其中98年執行達成率為97%,99年執行達成率為92%。至於促進就業,政府預計在 4 年內提供3 萬2千個就業機會,根據統計,100年第1季原住民同胞失業率為5.28%,儘管較同期全國民眾的失業率高0.8%,但與99年同期的差距1.32%相比,兩者間的距離已明顯拉近。

就司法協助而言,政府已建置檢察機關「通譯人才庫」,並於去年完成10族「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之委託研究」報告。此外,政府為推廣文化產業認證制度,設立「原住民薪傳獎」,辦理3屆「原住民族工藝精品認證」,共計認證97件工藝精品及甄選44名工藝師;至於資金融通部分,政府也已設立「台灣原住民創立育成中心」,協助原住民創業,而「原住民綜合發展基金」亦以每年編列新台幣5億元的規模增加,希望從現有的81億元增至100億元,提供原住民居住、就學及創業資金。

關於原住民族的社會福利與文化遺產,總統說,政府除持續充實原住民族地區醫療資源、設置80處老人關懷站與54處家婦中心外,也已完成14族原住民族文化基本教材編纂、規劃編纂「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歷史、文化大辭典」,並與國史館合作推動原住民族史專題研究計畫;而國內魏德聖導演即將推出的新電影「賽德克‧巴萊」,也對霧社事件有豐富的歷史論述,殊值肯定。

總統強調,推動原住民族自治與部落再生是政府未來的努力目標,目前有關自治的規劃已取得初步成果,我們應「先求有、再求好」,逐步到位;而推廣部落再生的同時也應注重原住民教育及文化交流,以原民會規劃的「第三學期制」為例,原住民學生在寒暑假時期學習傳統文化之際,也應廣納其他族群的學生共同學習,一方面傳承原住民文化,另方面亦可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將有助於族群融合。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