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1年04月18日
總統參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及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本會召開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對一年多來會務推動的相關報告進行審議,也將策定未來的工作綱領和方向,各位在百忙之中能夠撥冗出席,關心會務,提出建言,本人特別要表達最高的敬意與由衷的謝意。
此外,也對本會在全體會員的熱心參與及秘書處工作同仁的積極推動下,成功舉辦首屆「總統文化獎」,並開展一系列多元活潑的文化活動,為台灣的文化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具體的貢獻,表示最大的肯定。
台灣社會的民主進步,已經發展到充分自由、充分參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年代。民主政治解除了威權體制加諸於人民身上盤根錯節的思想束縛,恢復了每一個人的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為整個社會的文化發展提供了最寶貴、最重要的養份。近年來,台灣社會不論是草根的鄉土文化,還是學院的精緻文化,到處蓬勃發展,生機煥發,不能不歸功於民主政治所開拓的廣闊空間和無窮活力。
同樣的,文化總會在過去的時空背景下,雖已發揮其重要的歷史功能。然而,面對民主政治的精進與社會文化的蓬勃發展,卻也標示著本會與時俱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對於文化總會新時代的定位,本人在五二○就職演說中曾宣示「文化台灣、世紀維新」的主張,而這也是文化總會自民國八十九年改組以來,致力打造的新願景。在全球邁向網路紀元之際,文化總會當不自外於此一趨勢,而應積極思考如何透過網際網路的資源優勢,實踐並展現「文化台灣」豐富的樣貌與內涵。基於此,文化總會計劃建立的「文化台灣|網路文化園區」此一整合型網站,正可將「文化台灣」的理念思考化為具體的行動歷程。以「文化台灣」為體,以「主體性、多元性、包容性、互動性」為四大支柱,架設出一個可供國內各族群、各類別文化交流互動平台,同時向華人世界乃至全球開啟一個認識台灣的重要入口。此一開放、共享的網路文化園區,不僅將整合網路世界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並將開拓交流互動、參與創造的空間。透過網路文化社群的相互尊重、理解包容,進一步凝聚國內各族群、階層共享的文化台灣圖像。
除了網路建構的文化空間之外,實體的空間環境亦是文化總會首要進行突破、改造的重點。文化發生在空間之中,而文化的質性,則應反映在文化機構上。文化總會既以打造「文化台灣」為宗旨,首應營造自身為一個積極開放、融入社會、激起交流互動的優質文化空間。有鑑於此,文化總會的「空間再造計畫」勢在必行:「空間再造」不只是建築體的整修,其核心精神更在於文化思維的體現,以及文化行動的實踐。文化總會的「空間再造」,代表了政治民主、文化民主過程中,「空間解嚴」的具體展現,並明確示範了一個文化機構面對文化的未來發展,所應有的反省與調整。
我們深切期許,文化總會本身,隨著在虛擬與實體空間中的創建與再造,展開新的功能定位,讓文化總會在文化創造的歷史進程中,再度發揮正面積極的作用,這將是本會極具挑戰性,卻也極具意義的新階段目標。
各位會員女士、先生,國家的進步沒有止境,文化的發展是永續常新的過程,需要每一個人、每一代人積極參與,逐步積累,以至枝繁葉茂,博大精深,導引國家不斷走向文明幸福的境界。今天,文化總會在各位努力耕耘之下,也必定會在明天留下深刻的烙印,參與整個新時代文明的建構,共同為一個美好家園的願景,添增更豐富的內涵,啟發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