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6月29日
總統與五院院長、副院長及秘書長茶敘
  馬英九總統傍晚偕同蕭副總統在總統府與五院院長、副院長及秘書長茶敘,針對司法改革、經濟發展、國際空間與兩岸關係,以及社會公義等各項國政方針,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致詞時提及,司法院刻正推動「觀審制」,他感到非常欣慰,不論此一制度未來如何修正,「先求有、再求好」,就如同立法院日前通過歷史性的法案--「法官法」,相信將對國家的司法改革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總統表示,公務員將於7月1日加薪,政府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帶動民間企業加薪,以促進經濟發展,儘管下半年的國際情勢尚待觀察,但政府如果能創造一些來自台灣內部的動力,對經濟絕對有所助益,去年民眾的消費成長相當多,如果薪資能夠增加,相信會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長遠而言,政府則將調整產業結構,以提升民眾薪資水準。
  總統指出,美國衛生部長賽比留斯(Kathleen Sebelius)於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舉行期間特別召開記者會表示,「任何聯合國機構都不能片面決定台灣之地位」,這是美國官方多年來首度表達此一強烈立場;今年是我國離開聯合國40週年,當初通過的2758號決議,僅說明由大陸的代表取代台灣的代表,並未說明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內部文件稱我為「中國台灣」,與2758號決議並無關係,故美國賽比留斯部長的說法相當正確。事實上,每一個與中共建交的國家對此一議題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相關的建交公報約有6、7種模式。
  總統認為,兩岸關係應該可以和平相處、共同繁榮,例如下午他接見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曾擔任國防部長的裴利(William Perry)博士就特別表示,台灣政府這3年來所做的努力不僅獲致區域和平,也有助世界和平,希望能延續此一政策。因此,政府仍將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讓兩岸關係持續往前邁進。 此外,總統並提及兩岸刻正針對「投資保障協議」及「核能安全議題」進行協商,「希望未來的一、兩個月能夠有新的進展,這對台灣的民生非常重要」。
  總統也說明政府在保障基本人權所做的努力。總統說,政府在98年通過兩項聯合國人權公約,同時賦予國內法律效力,並以兩年時間檢討國內相關法令,而兩年期限將屆,希望法務部儘快完成相關修法工作。總統強調,司法改革應落實「司法為民」的理念,他也特別感謝立法院順利通過四位新任大法官被提名人同意權審查,相信他們一定可以發揮專業精神,對維護憲法、促進憲法成長有所貢獻。
  在實現社會公義方面,總統表示,「社會救助法」將於7月1日開始實施,貧窮線提高之後,受惠民眾將增加至86萬人,達全國總人口的3.7%,這是有史以來社會救助最大規模的改革。此外,政府也將於近期內針對社會住宅議題說明各項短、中、長期措施,例如長期而言,行政院將開發淡海新市鎮,希望透過提高供應量,讓北部地區的房價不至過度攀升。
  今天參與茶敘的首長包括:行政院長吳敦義、立法院長王金平、司法院長賴浩敏、考試院長關中、監察院長王建煊、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監察院副院長陳進利、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立法院秘書長林錫山、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考試院秘書長黃雅榜、監察院秘書長陳豐義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