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6月28日
總統出席「100年下半年陸海空軍將官晉任布達暨授階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100年下半年陸海空軍將官晉任布達暨授階典禮」,除向晉升之將官及眷屬表達誠摯祝賀,並期勉晉任將官延續過去良好表現,謹守國家責任與榮譽,在未來的軍旅生涯勇往邁進,為國家、社會及人民繼續奮鬥。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軍為國家安全的基礎與穩定的力量,海峽兩岸分隔62年,經過三年來政府的努力,不僅使得兩岸關係從對抗轉變為和解、從對立變為協商,更改變了台灣海峽的地位與角色,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轉變為未來的和平大道,「我們正在改寫歷史」。
總統說,這62年來,我們在台灣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維護台灣的尊嚴,努力保障人民權益,儘管一路走來非常辛苦,也無法參與許多國際場合,但自從三年前改變兩岸的「零和」遊戲後,已逐漸改變此種情勢。
總統也重申今年5月12日與美國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視訊會議時,所提出台灣防衛國家安全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兩岸關係的制度化。總統說,三年來兩岸簽訂了15項協議,主要目的是將兩岸關係制度化,並且使兩岸都願意在此一制度下運作,而不願意片面地改變制度,因為改變制度將會付出高昂的代價;中國歷史上的分分合合都是利用戰爭來解決,而兩岸透過自願性簽訂與執行協議,則是第一次運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這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創舉,我們必須要有勇氣寫好這段歷史。
其次,第二道防線是增加中華民國在國際人道、文化、和平與科技的貢獻,以爭取更多奧援。總統指出,他上任後努力改善了兩岸關係,台灣已從「麻煩製造者」轉變成「和平締造者」,並創造出「和平紅利」。另外,近年來只要世界各地有災難發生,台灣的救難隊一定會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趕到現場投入救災行動,例如海地地震、大陸四川地震及紐西蘭地震等,尤其今年日本發生地震、海嘯及核災的複合式災難後,我們捐款超過新台幣60億元,日本首相菅直人並用「絆」(KIZUNA,兄弟情誼之意)字來感謝台灣的厚重情誼。
總統表示,儘管救援行動有時亦遭遇困難,但我們從沒放棄扮演人道救援的角色,這就代表中華民國是一個願意幫助其他國家的重要國際社會成員。對國際社會而言,我們就是一項資產,而不是負債;而這也將會成為國家防衛的重要力量,因為失去台灣,國際社會就會失去一項重要資產。台灣在世界上不是大國、也不是最富有的國家,但我們所展現的愛心,代表國民品質與國家的願景與別人不同,這就是台灣重要的「軟實力」。
第三道防線則是國防與外交。總統談到,由於有些武器無法自己製造或者老舊落後,需要與美國維持國防安全方面的合作,所以我們會繼續向美國表達採購F16/CD型戰機及柴電潛艦的意願,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也會持續向美國政府部門及民間智庫說明,台灣的安全與美國西太平洋的安全密不可分。總統也引述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期望台灣充分發揮「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