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6月13日
副總統出席2011「國際工程聯盟」(IEA)年會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在「國際工程聯盟」(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IEA)大會主席Dr. Winfred Phillips、「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林俊華、「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理事長楊永斌等人陪同下,出席該聯盟2011年會。副總統全程以英文致詞,演說內容如後:
  我很高興來參加今天這個重要的活動,我要感謝「國際工程聯盟」在上次會議中決定在台北舉行本屆會議,並代表馬總統及台灣人民,歡迎各位工程界的先進參加本次盛會。本次會議對我國而言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其一,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另外,6月6日是我們的工程師節,用以紀念4,000多年前一位整治黃河的工程師-「大禹」的誕辰。
  首先,我要對主辦單位「中國工程師學會」與「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在籌辦本次會議過程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迄今也剛好100年,許多主持台灣重大建設工程的前輩,如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以及十大建設的推手孫運璿先生,都是「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員,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卓越的貢獻。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於2003年由教育部與國科會共同成立,現在已成為一獨立運作的非政府組織。近年來,該學會積極規劃及執行我國工程教育體制與國際標準接軌,在短短數年內,獲得該學會認證的我國工程教育學程已達85%。
  工程建設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也是工程師以有限生命,為社會創造永恆意義的具體表現。以台灣為例,奠定台灣早期農業經濟的最重要根基便是水利工程。到了1960s與1970s年代,蔣經國總統推動的重大基礎建設,催生了台灣的工業,並帶動連續30年的高經濟成長,被國際社會譽為「台灣經濟奇蹟」。1970s與1980s年代,台灣建設科學園區及研究中心,讓台灣成為全球資通訊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面對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國的工程部門,除了要繼續發揮過去專業、敬業的精神外,將更著重「創新」、「永續」及「生活」等三個面向。
  在「創新」方面,台灣自然資源不多,但天然災害不少,「人力資源」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其素質已獲得國際評比機構的高度肯定。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133個經濟體中,我國創新程度排名第6,其中「每一百萬人的專利數」,台灣名列全球第1。另外,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所發表的「2011年世界競爭力調查」,在「合格工程師」的項目中,台灣的排名從第13名,進步至第6名。顯示我國研發創新及工程人才的堅強實力。
  為進一步提升我們的人力素質,政府除積極改善我們的教育環境,並對於從事創新研發活動者提供實質獎勵。例如:我們自今年起,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另外,政府將投入15億美元,鼓勵各大學發展為國際一流大學及設立整合性尖端研究中心。
  在「永續」方面,台灣地震與颱風經常引起水災、土石流,對工程師而言是很重大的挑戰,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7.6級大地震,不僅重創台灣,也造成2000多位民眾死亡。另外,2年前的一場超級颱風,則造成許多村落被土石掩埋,600多人喪生。我個人曾經直接負責或參與這兩場重大災害的救災過程,看到工程人員總是在最危險時,不畏艱難,架設臨時道路與橋樑,協助醫療與救難人員進入災區,對於這些默默奉獻的救難英雄,我個人充滿著敬佩與感恩。
  天災的因應,激勵工程師們應用專業長才,發展出更好的工程技術;但更重要的是,天災促使人民觀念上的改變。在過去,環境與生態問題通常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障礙與負擔,但現在,社會逐漸認知到它是人類進步的誘因、動力、衝擊與挑戰。目前政府、業者與人民都重視國土規劃、保育以及工程的永續性,並轉化為我們近年來推動永續公共工程與綠色產業的支持力量。
  在「生活」方面,為因應全球化消費市場及新興中產階級的興起,我們的產業政策必須改變過去以代工為主的發展模式,更應重視文化、研發、品牌與服務,讓「台灣服務」(served by Taiwan)成為台灣經濟的新標誌。以資通訊產業為例,我國積極發展的雲端與行動應用科技,就是要配合現代智慧生活型態,以科技化服務的觀念,利用軟體、服務及整合化的通訊環境,來提升資通訊產業的附加價值。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其發展所需的人才、技術與資金都還不足,必須與國際接軌。因此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工程師學會」與「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積極參與及推動相關國際活動,透過多邊及雙邊的認證安排,為我們的工程人才培育體系及評鑑認證制度,引入國際思維及作法,並對外分享我國的經驗,提供具體貢獻。
  我也要對各位與會先進,為建立國際共同認可的工程核心能力及倫理規範所投入的努力,表示敬佩之意,相信透過「國際工程聯盟」這個平台,將可以有效促進各會員之間的交流與進步,並強化社會對於各國工程、資訊、技術及建築領域專業人才的信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