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6月02日
總統出席政治大學「建國百年論壇」
  馬英九總統今天晚間出席國立政治大學所舉辦的「建國百年論壇」,以「人文台灣、夢想未來」為題,向青年學子發表演講。
  總統於演講時指出,政大正在進行《中華民國發展史》的編寫工作,為國家百年來的發展軌跡留下紀錄,這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事。 2年前他去金門參加古寧頭大捷的紀念活動,懷想起當年所面臨的艱困處境,所幸國軍浴血奮戰,才得以穩定情勢;而在兩岸隔海分治60年後,我們在台灣實現了許多當年的建國理想,例如推動土地改革、經貿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民選總統等,未來我們更要持續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以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等角色,讓全世界感受到台灣常民生活中這些令人感動和振奮的價值。
  總統談到,青年人在建國一百年的過程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早期有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林覺民,現在則有像是企業家的郭台銘先生等人,因為有眾人的貢獻,才得以造就今日的台灣;政治大學是國內人文科學研究的學術重鎮,為國家培育出許多優秀公職人才,對國家、社會貢獻卓著,希望政大能繼續培育更多傑出人才,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稍後,總統與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教授進行對談,陳教授分別就台灣的文化軟實力內涵與成就、對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看法、如何看待反核及廢核運動,以及今年是否發表對六四事件的看法等議題,與總統進行深度對話。
  總統則認為,台灣文化的內涵除了具體的藝文表演藝術外,更重要的是包括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包容等核心價值,這些價值可以展現出台灣人的與眾不同,例如我們的人道援助、陳樹菊女士的事蹟,慈濟功德會、世界展望會、家扶中心的善行,都說明台灣的愛心就是我們最大的軟實力。
  對於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總統表示非常贊成,例如他當年也參與保釣運動,然而學生除了參與外,也要多做研究。而就反核與廢核的議題,總統指出,「環境基本法」對於非核家園的目標並沒有時間表,但政府會努力朝這個方向努力,並盡力開發替代能源,而現階段應完成核四建廠並使其安全運轉,同時研議如何處理現有的三座核電廠。
  總統也談到對六四事件的看法,他說,六四事件當年在台灣曾引起很大的震撼及迴響,事件發生至今已22年,他每年都在六四當天發表談話,就是要告訴大陸方面應寛容對待異議人士,要施仁政、行王道。總統強調,人權是測試兩岸距離的最好指標,今年他也會在六月四日發表聲明。
  對於近年來高漲的台灣認同問題,總統表示,他對這個趨勢並不感到意外,也樂見國人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但面對中國大陸實力成長的客觀事實,我們無法迴避,因此他主張「相互不承認主權,相互不否認治權」,要在雙方可容忍的範圍內找出相處之道,維持台灣的生存。
  在場政大同學接著詢問總統如何看待台灣的媒體亂象,總統認為,我們還是個年輕的民主國家,媒體的問題希望可隨著民主的逐漸成熟而改善。現場有位外交系的大陸交換學生則關心總統是否會出席六四燭光晚會以及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工作的問題,總統說,他當天已另有行程,無法出席,但會依例發表聲明;而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的政策會採取循序漸進作法,未來可能逐步放寛條件,希望讓兩岸年輕人及早接觸,彼此競爭且合作,同時讓台灣大專校院資源充分發揮,培養學生將心比心、不卑不亢的國際觀。
  總統最後也就兩岸交流的速度及對廢核與減碳優先順序的看法,進行現場民調,並詢問同學,在中華民國百年歷史中最喜歡的年輕人,同學們的意見五花八門,還有同學表示最喜歡周美青女士,總統幽默回應,現場笑聲不斷。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