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5月25日
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3屆第2次會員大會」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3屆第2次會員大會」時,期勉該會扮演政府與民間企業的溝通橋梁,繼續為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奉獻心力。
副總統致詞表示,「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成立於民國41年2月,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全國性工商團體,在歷任理事長、理監事及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其旺盛的活動力未曾稍減,不僅成員具有強烈向心力,舉辦的活動也受到媒體及國內各界高度重視,充分展現協進會的創新精神,以及與時俱進的特色。
副總統提及他曾於2003年底在該會演講時,首度提出兩岸簽署「更緊密的經濟運作架構」的想法,之後工商協進會就找了許多學者,包括外國專家,進行腦力激盪,順利成為馬總統的具體政策,7年前的理想就是透過工商協進會的管道形成政策。
副總統認為,台灣是一個小型經濟體,但有幸及時搭上全球經貿的列車,加上優質的人力與肯打拼的精神,在發展國際級的代工業及供應鏈管理方面獲得一些成就;但面對新興開發中國家的急起直追,我們不能繼續停留在代工的層次,必須在研發、品牌及行銷等層次加強努力。
副總統指出,馬總統上任後,採取「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經濟戰略,並積極推動愛台12建設與重點產業計畫,加上去年6月29日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 (ECFA),已經為下一階段的產業轉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未來台灣應積極發揮在LED、LCD、電動車、智慧終端及冷鏈物流等產業優勢;並加強與日本、中國大陸等在精密機械、生技、綠建築、雲端等產業的互補合作,以強化產業競爭力。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上述這些產業能否開花結果,並不是看行動方案是否面面俱到,也不見得與投入經費的多寡成正比,其成敗關鍵在於我們的認知與心態。在認知方面,社會各界是否已經認知到,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資金及技術等必須與全球接軌;在心態方面,是否準備好要對全球開放,勇敢接受經濟轉型的陣痛,並推動各項改革。副總統並舉經濟結構與我國相似的韓國為例認為,韓國與歐盟、東協及美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值得我國做為借鏡。
隨後,副總統頒贈感謝牌給對該會具有特殊貢獻的理監事高志尚等5人;包括該會理事長駱錦明、榮譽理事長黃茂雄、經濟部部長施顏祥、財政部次長黃定方、交通部次長張邱春、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工商協進會副理事長張安平、監事會召集人顏慶章及常務理事劉金標等人均出席此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