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5月22日
總統與清雲科技大學學生座談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桃園縣清雲科技大學,以「從綠生活到優世代」為題向該校師生發表專題演講,暢談政府推動節能減碳的各項政策,並就廢核與減碳孰者優先,以及同學使用網路情形等議題詢問在場同學,瞭解青年朋友的想法。
總統表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日前發表2011年世界競爭力調查,我國競爭力從去年的第8名進步到第6名,該調查的評鑑結構主要包括政府效能、企業效率、基礎建設與經濟成長等4大部分,其中讓我國名次往前邁進的關鍵就是經濟成長;然而,我們也須檢視經濟成長的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國家能否長期承受此一代價,換言之,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成長,才能兼顧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
總統進一步指出,根據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必須兼籌並顧;環境基本法並明文規範,經濟、科技與社會開發應與環境保護兼籌並顧,但如果此一開發嚴重影響環境或有危害之虞,則以環境優先,亦即必須經過環境影響評估。總統並以政府停止推動「國光石化案」,以及用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取代「蘇花高」等案例指出,「環境權」其實就是一種「世代正義」,也就是說,我們這一代究竟要為下一代打造何種環境,讓下一代得以永續發展。
總統認為,推動「環保政策」不如推動「政策環保」,亦即任何政策都要考慮對環境的衝擊,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個台灣,尤其台灣人口不到全球的千分之三,可是排碳量卻接近1%,因此他上任後即大力推動節能減碳工作,也獲得具體效果,例如在2008、2009兩年,台灣的排碳量分別減少了4.1%及4.9%,去年雖然稍微回升,但能源使用效率還是超過預定的2%。總統重申,政府將努力讓2020年的排碳量維持在2005年的水準,這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承諾。
總統並以上任後經濟部所實施的電費折扣措施方案為例說,自97年7月實施至今年3月為止,已省下109.6億度的電,相當於大台中地區260多萬人口兩年多的家庭用電量;也等於減少683萬噸的排碳、或相當於18,460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吸碳量。此外,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成功地讓垃圾減量超過60%等,都是政府推動節能減碳的具體成效。總統也鼓勵大家進行個人的「四省」,亦即省水、省油、省電與省紙,雖然成效可能不顯著,但只要大家一起做,效果就可以大為提升。
總統強調,台灣尤其要建立能源的危機意識,因為我國使用的能源高達99.4%仰賴進口,而這些出口能源的國家都是與我無邦交的國家,加上台灣是個海島,如果缺乏能源,將無法得到鄰近國家的支援,因此,推動節能減碳的工作刻不容緩。
在回應學生代表提問時,總統也談到,政府已將綠色能源納入六大新興產業,並積極推動中,目前應加強相關產品的內需,以提高國人的使用率。總統說,綠色能源產業是旭日產業、明星產業,希望有興趣的青年朋友踴躍投入此一領域,相關部會也要協助企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