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5月19日
總統與國立台南大學學生座談
馬英九總統今天下午與國立台南大學學生座談,再度闡明上午就職三週年記者會中有關政府在「主權、人權與環境權」的努力方向。致詞後,總統除接受學生代表提問,也針對廢核與減碳孰輕孰重及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等公共政策議題,與青年朋友交換意見。
在主權方面,總統表示,他上任時即面對如何處理與大陸關係的嚴肅問題,基本的理念就是兩岸關係必須朝和平與繁榮發展;所謂「三不」政策,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亦即維持現狀,並獲得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而兩岸交往則以「九二共識」基礎,雙方都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彼此定義不一樣,我們的「一個中國」只有「中華民國」,沒有其它解釋的可能,這與中華民國憲法的規範是一致的。
總統指出,他上任後兩岸恢復協商,迄今已簽署15項協議,都本於「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包括開放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與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等,以詐欺案件為例,95年為最高峰,達4萬1千多件,被詐騙金額約達180億元,而兩岸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之後,詐騙案件與金額皆已大幅降低。總統強調,海基會與海協會簽署這些協議,都是在對等、互惠的原則下簽署,沒有任何政治語言,並未傷害我們的主權;此外,我們與大陸於去年6月29日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 之後,新加坡即於8月5日與我國發表聯合新聞稿,宣布雙方就簽訂經濟合作協議進行可行性探討,其他南亞、東南亞的國家也陸續與我方接觸。總統也以我國強烈抗議「世界衛生組織」在內部文件稱我為「中國台灣」及東京影展的「江平事件」為例強調,政府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與台灣的尊嚴,絕對不會有任何讓步。
針對人權政策,總統指出,他上任後將我國簽署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轉化為國內法,國內法律如果有違背兩公約者都必須修改,這是非常重大的一步,將使台灣的人權標準得以與國際接軌。總統說,人權的發展不可能一步登天,但只要繼續朝既定方向邁進,就能一步步提升。
總統表示,政府努力的第三個方向是「環境權」,最近備受關切的「國光石化案」,儘管環評小組以「有條件通過」及「不通過」兩案並陳,但仍有對環境超限利用的疑慮,因此,政府考量彰化大城濕地保育與水資源的運用,要求國光石化最大股東—經濟部不要繼續推動此案,但這不代表政府放棄石化業,而是希望石化業能夠轉型升級,生產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此外,他上任後推動的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已於今年1月動工,政府的作法就是希望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籌並顧,如果經濟開發嚴重影響環境或有危害環境之虞,以環境保護為優先,這是「環境權」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回應學生代表關切政府如何協助經濟弱勢學生的學習時,總統表示,當國家發展經濟時,難免出現貧富差距,政府的作法是透過徵收稅捐轉化為社會福利,以協助弱勢;具體政策包括今年開始實施高職免學費,目前是家庭年收入114萬元以下者可免學費,3年後將延伸至其他公、私立高中;政府並修正通過「社會救助法」,將貧窮線從9,829元提高到10,244元,使受益民眾增加58萬人等。
日本福島發生核災之後,青年朋友也非常關切我國有無因應核災的具體措施,對此,總統表示,政府已進行全面體檢,由於我國核電廠成立的時間稍晚於日本福島電廠,預防措施較為健全,但政府不會掉以輕心,一定會提高抗震、抗海嘯的能量,同時將檢討我國核能政策未來是否能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逐步減核,總統重申,目前我們還無法廢掉所有核電廠,但政府一定會思考如何將核災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稍早,總統也至該校雅音樓前空地種下希望之樹-檀香柏樹種,祈願國泰民安,中午並在該校學生自助餐廳用餐,與青年朋友一起排隊打菜,席間不時與青年朋友輕鬆互動,氣氛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