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5月18日
總統出席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成立暨生技大樓啟用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成立暨生技大樓啟用典禮時,期許該園區不僅是「多一個科學園區」,而是要讓台灣「多一個生技產業」。
  總統指出,生物科技產業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台灣早在1984年即由前政務委員李國鼎資政開始推動生技產業,當時台灣B型肝炎問題嚴重,李資政請台大醫院與榮民總醫院做實驗推動B型肝炎疫苗注射,使我國的肝炎防治成為一項舉世稱羨的成就,此項成果也凸顯生物科技不僅是產業,同時也具有保障國人健康的積極意義。
  總統表示,兩年前全球遭受金融海嘯侵襲,當時他即意識到金融海嘯過後產業發展將有機會重新洗牌,故積極推動生技產業發展;在「六大新興產業」中,生物科技產業是最早推動、規劃最完整的一項,行政院也核定「生技鑽石起飛行動方案」,投入新台幣240億元協助產業製藥、創投及開發醫療器材,更特別請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赴美延攬相關生技人才回國服務。該方案之推動主軸涵蓋以下三點:一、強化產業價值鏈,銜接基礎研發,爭取商機,包括藥品的臨床轉譯研究及醫療器材雛型品開發等,其中經濟部的生技中心(DCB)目前正逐步轉型,強化轉譯研究的支援角色;二、於2010年成立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以強化對相關業務的管理工作;三、規劃「國家級生技創設」(BVC)及「國家級超級育成中心」(SIC, Supra Incubator Center) 兩大重點設計。
  為打造優質的生物科技發展環境,總統說,政府已在去年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由25%調降為17%,為產業提供具競爭力的租稅環境,同時持續增加研發經費,希望達到研發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3%、每年研發經費預算維持8%至10%的成長目標,但由於去年經濟成長快速,因此部分以百分比訂定的成長目標,在經費方面雖有增加,但仍未達比例,此節政府絕對會加以重視。
  針對國光石化投資案停止後,台灣下一個大型產業投資案為何的問題,總統指出,生物科技產業有條件可以成為替代產業。事實上,台灣生技產業的上游研發,由翁啟惠院長、伍焜玉院士所率領的團隊已有重大研發成果;至於中游「創投」方面,台灣創投的活躍度僅次於美國,與以色列齊名;而台大醫院與榮總近年來與全球五大藥廠進行許多合作計畫,顯示我國下游臨床實驗亦已受到國際認可,因此台灣已逐步朝「準備好了」的目標邁進。
  總統表示,新竹生醫園區歷經多年規劃後,政府將成立「國家級超級育成中心」(SIC),整合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生技中心轉譯能量及臨床實驗平台,替台灣整體生技產業提供實驗、資訊、法律服務,同時呼應經建會所提「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畫,使新竹生醫園區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的「家」。
  總統對台灣每年有3.8萬生技科技相關畢業生,因產業不成熟而轉至其它領域工作,深表惋惜並指出,生技產業具有投資大、風險高、獲利遲及爆發力強等四大特點,也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不只吃三年」,因此值得投入發展,目前相關人才已到位,政府將全力整合力量從事生技研發工作,使台灣得以在此一領域向前邁進。
  總統表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11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躍升至全球第6,比去年進步兩名,因此期盼生物科技產業能為台灣競爭力提供更多助力,讓台灣的生物科技展業展翅高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