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5月16日
總統主持總統府月會暨宣誓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主持總統府月會暨宣誓典禮,並聽取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柳中明以「氣候變遷:想像那無法想像的未來」為題發表的專題報告。
  總統府月會上午10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伍錦霖陪同抵達會場,行政院長吳敦義、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中央政府機關首長均與會。
  月會開始,首先舉行宣誓儀式,宣誓人行政院新聞局長楊永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清風在總統監誓下宣讀誓詞,儀式莊嚴隆重。隨後,柳中明教授即進行專題演講。
  專題報告簡要內容如下:
  聯合國「跨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已確認下列事項:氣候變遷的主軸是氣候暖化,過去百年氣溫持續上升,未來百年仍將持續上升;極端高溫、熱浪與極端乾旱或暴雨的出現頻率與強度持續增加;海水位將上升,國土流失及生態與糧食生產將受影響;公共衛生與民眾健康將受衝擊。因此建議國內各界應重視因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災難,如日本311地震、世界糧價、油價及棉價上漲所衍生的骨牌效應與因應策略。
  2009至2011年間,「氣候驚奇」(climate surprises)示範了一連串不同地區的氣象災難,竟然影響全球糧食與原物料的供應,再配合金融市場的意外運作,影響第三世界的社會不安、動盪與內亂,如苿莉花革命潮,進而影響先進國家必須介入,因此發生了不可逆的影響,這種災難的「蝴蝶效應」,對人類社會影響甚鉅。
  我國應積極因應國際性災難之蝴蝶效應與降低國內破紀錄災難發生之可能性。首先,在未來10至20年內,必須成立「國際氣候災難因應小組」,注意會影響我國國防安全的可能災難蝴蝶效應,並探討影響規模與應變策略。其次,通過「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與規劃「氣候安全法」。前二者若無法律後盾及類似「八年八百億」等級的計畫,說服力很低,而法律則可解決組織、經費與長期運作等困難。
  為降低國內破紀錄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則應進行傳統的治水策略;加強緊急避災、救災等演練;推動「整合災害預警指數」(Integrated Disaster Prediction Index),協助民眾迅速掌握災害發生的類別、可能性與因應策略;採用創新工法,降低人口密集地區發生破紀錄降雨釀災的可能性。
  至於「創新工作」,即是建築物必須同時具備防震、防洪抗旱的功能,建築物要像一顆樹,都市則必須像一座森林。所有新開發案,必須自行處理因開發所新增的排洪量。此外,道路也必須具備比傳統排水溝渠更快速且耐用的排水功能。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