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4月20日
總統接見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重要幹部
  馬英九總統今天接見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重要幹部,除稱許該會「訓練自己、服務人群」的宗旨,也對該會爭取到睽違27年的世界大會主辦權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表示,國際青商會是國內四大國際社團之一,目前共有91個國家總會,而中華民國青商總會成立已有58年,擁有156個分會,1萬多名會員;該會自民國52年舉辦「十大傑出青年」選拔,不僅鼓勵青年人服務社會,更提供渠等最佳的學習典範。
  總統說,目前台灣已逐漸走出金融海嘯的陰霾,去年隨著經濟情勢好轉,GDP成長達10.82%,為23年來最高,投資也比前年成長33%,為45年來最高,因投資帶動成長與就業,使3月份失業率降至4.48%;為鼓勵創新、促進投資,政府也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由25%降至17%,遺贈稅由50%降至10%,這些作法均有效吸引資金回流。但經濟成長不能光靠政府,台灣是一個藏富於民的社會,真正的資源在民間,因此也需要民間的支持與配合,方能達成經濟成長的目標。
  總統強調,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也非常重視分配正義與對弱勢族群的照顧,因此提出「特種貨物與勞務稅條例」,目的並非打擊房市,而是希望能改變「短期投資者獲利,自住購屋者嘆氣」的不公平現象,減少民眾相對被剝奪感,彰顯「居住正義」。此外,將於7月1日開始實施的「社會救助法」,將貧窮線拉高至10,244元,使受惠人數擴大至 85萬,讓弱勢族群得到更好的照顧。
  總統表示,去年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主要的目的是要幫助人民做生意,提高台灣競爭力。此外,政府也開放大陸企業來台投資,金額雖然只有1億多美元,但未來將逐步增加,希望能對台灣經濟產生正面的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對兩岸發展一向非常謹慎,雙方經由交流已認知惟有採取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政府提出「不統、不獨、不武」,逐漸使兩岸情勢穩定下來。同時,週邊國家乃至美國對此做法均持正面態度,美國總統更在今年一月正式肯定我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同時支持「台灣關係法」,願繼續出售防禦性武器給台灣。換言之,這些政策不僅有效改善台美關係,也加強台日關係,雙方除了簽訂「青少年打工渡假協定」、完成第17次漁業協商,我方也在北海道札幌設立辦事處。最近日本國會通過防止第三方司法扣押外國重要文物的法案,使我故宮文物能順利赴日展覽,而311震災我國的募款金額更高達50億新台幣,讓日方充分感受到台灣的愛心與軟實力。
  總統表示,台灣的國土面積有限,人口數量中等,但所發揮出來的軟實力,卻為世人所尊重與感動,這也是目前全世界113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待遇的原因。此外,台灣在全球多項評比中,例如經濟發展、網路整備指數、經商環境報告、政府肅貪及透明化程度均有進步,證明全民的努力已被世界看到。
  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總會長呂幸儀等人,上午由內政部次長簡太郎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寶貴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