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0年04月15日
總統接見「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幹部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接見「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幹部,代表政府與人民感謝並肯定該會長期以來對台灣社會所做的努力與貢獻。
總統表示,工商建設研究會成員所屬的企業產值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的45%,是台灣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工商團體之一,平日不僅關心國家經濟發展,也熱心參與各項社會公益與慈善活動。
總統說,2年多前台灣因全球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衰退,他上任時經濟成長率不到1%,98年更出現負成長,當時令人感動的是,企業主支持政府「三挺」政策,以實施無薪假取代裁員,使失業率不致過高;去年隨著經濟情勢好轉,GDP成長達10.82%,為23年來最高,失業率也連續17個月呈下降趨勢,由最高峰時的6.13%降至今年2月份的4.69%,共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機會,讓許多勞工家庭獲得最起碼的照顧。此外,主計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4.92%,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測達5.42%,而去年此時IMF已預測台灣今年成長率可望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今年甫發表的結果也指出明年依然如此,顯示台灣企業經歷此波嚴峻考驗後,已脫胎換骨、競爭力大幅提升。
總統強調,台灣的經濟復甦應具有台灣特色,除高就業成長及創新,在持續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應將成長當成唯一的目標,更要注意分配平均;儘管台灣的貧富差距在世界華人社會中並非最嚴重,但民眾對政府的期待殷切,因此希望根據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的理想,儘可能朝均富方向邁進,相信於7月1日實施的「社會救助法」,將可逐步落實此一目標。此外,政府提出的「特種貨物與勞務稅條例」,目的並非打擊房市,而是要避免短期投機炒作,期能改變「短期投資者獲利,自住購屋者嘆氣」的不公平現象,減少民眾相對被剝奪感,達成「居住正義」的目標。
總統並稱許工商界一向是國家向外與向上發展的重要力量,雖然台灣已走出經濟衰退,漸入佳境,但挑戰仍多,期盼該會成員與政府持續保持互動,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共同奮鬥。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吳嘉璘等成員,由經濟部次長林聖忠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寶貴也在場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