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4月28日
總統參加余紀忠先生追思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全程參加余紀忠先生追思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全國最資深的上班族余先生,下班了!
  今天在座我們所有余先生的朋友,從世界各地,從全國各角落聚集在這裡,一起來追念他,感傷依舊、不捨依在。不過,就像大廳上相片中余先生那堅毅、自信又和藹的面容,他正怡然自在地向大家說再見,有尊嚴,其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將永為國人感念,其人格與風骨,亦將永為大家所緬懷!
  阿扁與余先生的情誼,開始於台北市長任內。當時這位八十多歲的媒體人,針砭時局、建言市政,對民主自由的堅持,以及對人文的關懷,阿扁深受感動;擔任總統後,阿扁也曾多次向余先生請益。日前在他病榻期間的幾次探訪,九十三歲的他,談起中東情勢、國內民主改革與政黨政治的發展,句句愷切,令人欽佩;特別是,余先生雖然不是民進黨員,卻主動表達關切,期許阿扁能夠成功帶領民進黨改造轉型,對國家做出貢獻。猶記得余先生生前最後送給阿扁那句「為國珍重」的諄諄勉勵,阿扁深切感受到余先生對時局的關心,以及對阿扁的期許。
  昨天阿扁再一次閱讀了余先生訃告中的生平事略。從一位投筆從戎、奔赴國難的青年,到以辦報救國、推動改革為職志的余生生,阿扁認為,我們在余先生的身上看到了一位「堅信民主」、「與時俱進」的知識份子,在歷史變局的關鍵時刻,適時發揮穩定大局、推動變革的關鍵力量。
  民主社會的可貴,在於確保不同言論空間。阿扁今天要特別指出,余先生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在於他個人堅信其對國家發展看法的同時,也確保了不同言論的發言空間,這正反映了他對民主的信念與信心。於是,我們看到了中時報系言論多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風格,以及余先生對不同族群年輕人才的提攜與拔擢。阿扁認為,台灣是個移民社會,不同時間不同族群的人來到這塊土地,在此奉獻心力,才有今日台灣的成就,而余先生正是典範之一。
  余先生下班了,余先生交棒了!阿扁認為,余先生做為一位媒體人,他交給大家的棒子就是:「媒體的責任」。當台灣走向民主,言論自由獲得確保的同時,誠如余先生當年辦報救國、辦報推動民主時的決心一樣,阿扁期許所有媒體人深切體認到當今媒體「力量」之深遠,媒體對社會文化、公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的影響,重建媒體當前的時代責任!
  最後,阿扁想再一次引述余先生辦報的理念:「自由、民主、愛國家,開明、理性、求進步」,與各位在社會上不同崗位上朋友們共勉,也期許大家身體力行,做為我們對余先生的感念!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