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3月08日
副總統出席「海基雙十、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開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出席由「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海基雙十、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開幕典禮。包括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副董事長高孔廉及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司徒文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副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非常榮幸,代表馬總統來參加「海基雙十、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光輝時刻,同時也是海基會成立20周年紀念,海基會此時舉辦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格外具有意義。
  在進入本次研討會主題前,我要先祝福海基會20歲生日快樂,也要對這兩年多來,海基會全體同仁在江董事長率領下的卓越表現,表達高度的敬意與肯定。
  首先,容我就兩岸關係演進作一個簡要的回顧。
  1950年代以後,兩岸中斷往來長達30年,至1985年大陸轉口貿易合法化、1987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雙方商品與人員往來逐漸增加。1992年通過「兩岸關係條例」後,開放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兩岸經貿與投資關係更加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大陸已經是我們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海外投資地以及人民赴外旅遊最多的區域。
  兩岸民間交往日趨密切,促進了雙方經貿發展與相互瞭解,但也衍生出許多問題,需要雙方透過協商解決。
  1990年9月兩岸紅十字會簽訂處理雙方遣返偷渡客及刑事犯的「金門協議」,是第一個兩岸透過民間團體簽署協議,代為執行政府功能的先例。該協議不僅大幅改善遣返偷渡客的問題,對於後來兩岸兩會交流機制的建立也發揮了很重要的示範效應。
  1991年初我方設立「陸委會」,做為統籌大陸事務的專責機關,另外又設立「海基會」,代表政府執行兩岸事務工作。中國大陸同年底也成立「海協會」,開啟兩岸兩會的對話機制。
  但是兩會管道要能正常運作,必須先克服「一個中國」的政治敏感議題。1992年11月兩會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達成共識,也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有了這個共識,兩岸間敏感的政治爭議得以擱置,而以務實的態度共同協商,解決兩岸間的問題,促使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
  我在1994年底從經建會主委一職,改任陸委會主委,有機會直接參與大陸政策工作,當時我提出「以經貿為主軸」的兩岸政策,其中境外航運中心計畫成為後來兩岸直航的基礎。
  可惜的是,兩岸協商由於政治因素中斷了15年,在這期間兩岸很多重要事情都無法協商解決,不僅阻礙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
  2008年5月馬總統就任後,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下,展現「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機制恢復運作。截至目前為止,兩會一共進行過6次會談,簽署15項協議。
  2010年6月29日兩會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是60年來兩岸關係一個新的里程碑,不僅改變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地位,也激勵國內外企業增加投資台灣的信心,創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利基。
  另外,近年來政府推動逐步開放大陸來台投資、以及大陸觀光客與學生來台,都將有助於兩岸關係平衡發展,讓兩岸合作發揮最大的正面效應。以觀光為例,自政府於2008年7月開放大陸人民直接來台觀光,截至去年底止,大陸旅客來台觀光達182萬人次,估計已為我相關產業帶來超過新台幣910億的外匯收益與商機。
  過去兩年多來,兩岸關係改善已取得豐碩成果,也獲得各國一致肯定。我們應堅定推動兩岸合作的大方向,繼續擴大及深化雙邊經貿關係,鼓勵多元化的交流,以建設穩定與和平的兩岸關係。
  但未來兩岸關係仍充滿著變數,過去兩年半雙方本著「先經濟,後政治」與「先易後難」的原則來推動兩岸協商,未來面臨的議題將更為複雜與艱難,需要雙方發揮更大的智慧來解決。
  在兩岸經貿關係方面,「兩岸經濟協議」目前已達成的早收清單還只是一個先期試驗,未來雙方將繼續談判更廣泛的市場開放。我們要對自由貿易有堅定信心,但由於兩岸經濟規模差距懸殊,因此,在市場開放上必須兼顧短期商業利益與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以穩步向前,不疾不徐的方式推動,避免過速的開放導致調適困難或社會疑慮。
  在台灣發展對外經貿關係方面,我們相信兩岸和平共榮、合作創富,可以促進亞太區域的安定與發展,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盼。但台灣經濟發展要能長遠,絕對不能只仰賴大陸,我們必須要分散、控管風險,以全球佈局為目標。目前台灣已與新加坡展開經濟合作協議的洽簽工作,我們也將推動與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達成「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的願景。
  在國內共識方面,未來的一年兩岸議題將成為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的焦點,也是現任政府大陸政策的民意試金石。我個人相信,選舉是一時的,但國家發展是永久的,因此政府應繼續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在「堅持主權、對等尊嚴」、「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下,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人民的需要,來推動兩岸關係,讓兩岸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家園,才能凝聚國內共識,做為未來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動能。
  我希望,「兩岸經濟協議」下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未來能在這方面扮演積極功能,不只要建立更常態性及制度化的兩岸經貿協商機制,也要確保其過程的透明化與參與度,讓它發揮最大的實質效益。因此我很樂見上個月「兩岸經合會」已召開第一次例會,也希望這個新平台能繼續順利運作。
  馬總統在去年國慶大會中提出四大願景,其中「百年和平」願景的關鍵,就在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惟有兩岸以和解消弭衝突,以合作取代對抗,透過深度交流,增進瞭解,培養互信,逐步消除歧見,才能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民主、自由、均富的康莊大道。
  做為兩岸交流第一線的海基會,背負著格外艱鉅的任務與使命,我深刻期許海基會全體同仁繼續實踐政府所交付的「協商」、「交流」及「服務」三大任務,為兩岸關係走向和平、和諧與合作繼續努力。
  我也期待國人積極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中國大陸崛起的機會與挑戰。台灣雖然小,只要我們能團結一致、順勢而轉,發揮我們的軟實力與巧實力,就能建設中華民國為馬總統所揭示的中華文化的領航者、華人世界的民主模範及全球的創新中心,讓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下安居樂業。
  最後,再次感謝海基會的邀請及籌備本次活動同仁的辛勞,也希望各位產官學界的菁英,在研討會中踴躍交流意見,做為政府政策規劃執行的參考。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所有與會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