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一貫道「文化興國和平護國祈福大典」
中華民國100年03月06日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出席一貫道「文化興國和平護國祈福大典」,與信眾們共同參加祭天祈福儀式,並對一貫道總會致力推動社會教化、人心向善及各種尊親、尊師活動的付出與奉獻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致詞時表示,一貫道所提倡的教義就是儒家思想,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近年來為達到文化扎根、傳承發揚的目標,不斷推動讀經運動,深獲各界好評,尤其在往下扎根的工作,做得非常紮實。
  總統指出,台灣是全球華人世界貫徹落實中華文化最徹底、最普遍的地方,對於正直、善良、誠信、勤奮、孝親、尊師、仁義、進取、包容等中華文化,均是幾千年來備受大家肯定的核心價值,並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總統說,孝道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孝經」開宗明義説「夫孝,德之本也」;論語學而篇也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又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足見孝道具有崇高地位,此外,數千年來也流傳著「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忠孝」已成為傳統社會的重要價值。古語亦說「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如果碰到一件不公義的事情,兒子也要跟父親提出諍言;而「臣不可以不爭於君」,亦即身為部下的也不可以不跟長官提出諍言,「故當不義,則爭之」,換言之,凡碰到有不正當的事情,就要提出諍言。所以「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亦即如果只是盲從,又怎算是孝道呢?因此孝道很重要,忠於國家也很重要,但都必須要合乎義,不能不義。
  總統進一步強調,以教忠、教孝為核心理念的儒家思想,有其客觀價值存在的地位,顯示出中華文化不是教導愚忠愚孝的文化,而是活潑的,並且能夠看見事情真正的一面
  總統談到他在元旦祝詞中特別提出,未來一百年,中華民國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中華文化在台灣經過努力發揚,已經創造成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尤其在與海洋文明交會時,更吸取了自由與進取的成分,因此讓我們的中華文化得以推陳出新。
  總統引用孝經中孔子與曾子的對話指出,我們的儒家思想並不古板、封建;政府對人民也是一樣,尤其在民主社會,要尊重民意,政府要用時間與精力與人民溝通,讓大家達成共識,而不是採取愚民的政策。
  總統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中華文化是一個沒有宗教戰爭的文化,在我國任何宗教均有傳教的自由,任何人也都有信教的自由,這優良傳統要好好地保存,更要好好地發揚;台灣的宗教有許多是來自中國大陸,來到台灣之後增加了許多活潑的元素,變得更為入世化、企業化、志工化及國際化,使宗教能夠徹底走入人民的生活,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因此宗教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希望這種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能夠繼續在台灣、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生存發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