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0年01月11日
副總統出席「天下經濟論壇」閉幕典禮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下午出席《天下雜誌》所舉辦的「天下經濟論壇」閉幕典禮,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亞洲價值的核心精神為「包容、平衡、分享」,並應以「同理心」來追求新亞洲價值;此外,亞洲的成長願景應該是一個公平正義,也能永續發展的社會。副總統致詞重點如後:
  去年亞洲區域內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8.2%,我國預估接近10%,呈現強勁復甦的榮景。經濟發展的目的固然是追求成長,但是不同的地區與人民,可以有不同的願景,也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達成這些願景。從文化上來看,亞洲的傳統是重視大我,而非只有小我;強調平衡,而排斥偏執;注重分享,而不願掠奪,因此亞洲價值的核心精神為「包容、平衡、分享」。若能以此為基礎,亞洲的發展模式應該與西方社會不同,而亞洲的成長願景應該是一個更公平正義,也能永續發展的社會。
  馬總統在今年元旦文告中提到,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有四大期許:「百年樹人、百年生機 、百年公義、百年和平」,此四項期許不只是「新台灣價值」,也與「新亞洲價值」十分契合。這四項價值的基本思維就是要有「同理心」。2,500多年前,禮記禮運大同篇所說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就是從「同理心」所發展出來的大同社會,與「包容、平衡、分享」這些核心精神的基礎相符。
  在逐步摸索新亞洲模式的過程中,仍然要抱持著「同理心」來追求新亞洲價值,而在發展新亞洲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確保亞洲的和平,而歐盟過去50多年已為區域和平做出積極的貢獻。馬總統昨天也指出,海峽兩岸所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不僅有經濟上的意義,也有維持區域和平的戰略意義。
  未來亞洲發展模式還必須克服環境與社會的和諧問題。在環境方面,目前若干亞洲國家在創新與科技的發展已經取得很好的成就,可以做為發展綠色產業的基礎。因此,亞洲各國政府應該更致力於環境與生態的保護,以政策推動與環境共生的新亞洲發展模式。
  在社會和諧方面,日本與亞洲四小龍,近年來國內的貧富差距都有逐漸擴大的趨勢。中國大陸2009年城鄉所得差距則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1年。對於最近幾年貧富差距拉大的趨勢,我們已積極檢討現有的經濟政策,推動新的改革措施,目的就是希望確保經濟成果能為所有台灣人民所共享,進而使台灣成為亞洲崛起的新典範。因此,台灣將繼續以「包容、平衡、分享」這些核心精神為基礎,持續推動公平的經濟制度與經濟發展策略。
  對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提供所有人民有公平發展的機會。政府要提供更多進修教育與訓練的機會,建構穩定的社會安全體系,並確保國民年金與健保制度的合理運作。政府亦將透過各種政策,縮小貧富差距,如透過稅制改革,增進賦稅公平,擴大稅基,增加移轉支付等,以充分照顧弱勢民眾,並在尊重環境的原則下,致力於擴大民間投資,提振地方經濟,平衡城鄉差距,以創造更多的內需與就業,讓所有人民都得以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對企業而言,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雖是從西方引進,但亞洲企業應重視。對人民而言,政府的主要功能是給予公平的機會,因此台灣一方面要堅守自由開放的經濟制度,另一方面要培養人民的國際觀與競爭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